中国威胁了美国什么—美中该如何避免战争(2)

时间:2019-04-23 09: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战为他赢得了民心,美国社会上的主流声音均支持他的决定。事到如今,其实中国方面也难辞其咎。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美方日益增长的抱怨视而不见,哪怕美国领导人摆出数据来证明中国的许多经济政策不符合公平贸易原则。乔治·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在《红旗》(Red Flags)一书中指出,美国曾强烈反对中国坚持的那些歧视性政策,它们借故惩罚外国企业以利好本地公司。但是,他建议美国通过诸如美中全面经济对话等方式,在非政治敏感的商业领域和服务生产领域开辟市场准入的途径。

马格努斯建议美中两国通过现有的一些机构进行对话,这种选择远比特朗普式的贸易战更加明智。如果特朗普只针对中国那些不符合贸易公平原则的经济政策进行抨击和谴责,他的行为将得到全世界的支持,而世界贸易组织也为此提供了许多途径。甚至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极有可能在私下里承认这些问题并做出让步,修正不当的经济政策。然而,特朗普如今的所作所为不禁让中国和其它国家怀疑,其真正目的不是消灭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是另有所图,他的目的是阻挠或破坏中国成为全球科技领军者的雄心抱负。

正如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所言,美国当然有权利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他国盗窃美国的科技技术。但是,美国不应以此为借口,试图破坏中国的国家工业计划——“中国制造2025”,阻挠中国发展自己的电动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费尔德斯坦和马格努斯都认为,要维持美国自身在航空航天和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中的霸主地位,政府应选择加大投资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而不是追着其他国家大涨关税。简而言之,美国同样需要制定自己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来应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领导人对于国家经济和民生的未来发展均更有远见。“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建项目,尤其是高铁建设等,都展示了中国正在努力成为新兴制造业一流大国的抱负。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开始强调未来绝不能再以制造不平等和牺牲环境等社会问题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017年,...宣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马格努斯以此预测,中国政府未来的执政重点将转移到“改善环境、遏制污染、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强社会安全网络建设”等方面。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但至少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美国是时候也这样做了。

然而要制定长期战略,美国首先需要想明白自身经济发展理念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大多数纸上谈兵的美国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办法根本行不通,他们支持自由市场主导的资本主义。但是,如果美国对这种推断成竹在胸,特朗普的主要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何必对努力提高自身技术实力的北京喊打喊杀?他应该作壁上观,反正北京的“中国制造2025”最终会像苏联的经济计划一样失败。但是,如果莱特希泽也认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他应该建议美国政府重塑其意识形态,向中国学习,制定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此来抗衡中国。

就算像德国这样领跑全球的传统工业强国也已经制定了此类战略——“工业4.0”。德国的计划不像中国的计划那样力图让政府力量的触角面面俱到,但仍然强调国家将扮演重要角色,正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所介绍的那样,德国政府将制定整体发展框架,利用金融和财政工具,大力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为什么美国就不能也这样制定出自己的计划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美国最终决定要制定一项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那么其最好的合作伙伴大概就是中国了。手握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会很乐意加大在美国的投资。亚当·博森(Adam Posen)是遐迩著闻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他早就指出特朗普针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战争已经导致美国2018年接受的外国投资接近于零。美国早就应该考虑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项由中国在2013年发起的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大洲的区域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们必然会非常欢迎美国的加入,以借此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美国将有很多可以从中获利的机会。波音和通用电气这两家美国巨头企业都曾在中国挣得盆满钵满,中国航空市场的爆炸式增长给他们带来了海量订单。同样的,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贝克特尔(Bechtel)等公司也可以在“一带一路”计划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寻找商机。可惜,美国对国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偏见不仅断送了自己与中国长期合作共赢的机会,也葬送了美国亟需的工业发展长期战略。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必须在两个方面做出抉择。第一,美国是否要维持如今的对华政策,即一方面加强两国双边关系,同时又对中国行削弱之实?在经济方面,除特朗普执意发动对华贸易战外,美国长期以来的主流政策仍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但在政治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美国始终将中国视为心腹大患。第二,美国能否像中国那样,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对外战略?这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难度。但是,美国能否像中国那样做到严格遵守和贯彻自己的战略计划呢?如果决定将中国作为第一战略目标,美国能否果断地放弃针对伊斯兰世界的徒劳战争和对俄罗斯毫无必要的抹黑中伤?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的国防预算全球第一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它的经济实力落到世界第二位呢?届时美国是否还需要维持全球第一的国防预算?如果美国拒绝放弃军事扩张,那才是正中中国下怀。苏联的解体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军费开支不应高于经济增长。如果美国继续为了无谓的军事扩张烧钱,那反而正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如果美国最终愿意改变对华态度,那它或许有可能发现一种既能够遏制中国发展又能够扩大自身利益的战略。克林顿2003年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提出过一种思路:遏制下一个超级大国崛起的唯一方式就是制定限制其发展的多边规则和多边合作机制。比如,虽然中国宣称拥有南中国海内众多岛礁的领土主权,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中国不能将整个南中国海视为自己的内海。当世界贸易组织判定中国有违反条约的行为,中国也不得不遵从世界贸易组织的判决。国际上的诸多规则和机制已经对中国形成制约。

更加幸运的是,中国始终支持以美国为核心建立起的全球多边框架,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还是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维和方面,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数量比另外四个常任理事国加起来还要多。实际上,基于诸多的多边合作平台和框架,美中之间可以拥有很多合作空间和合作机会。

但是,要抓住这些机遇,美国领导人必须接受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和印度回归国际舞台已经无可避免。这个事实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从公元1世纪到1820年之间,中国和印度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从几千年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近两百年西方世界对全球商业活动的统治才是对常态的偏离。根据普华永道做出的预测,2050年或者更早,中国和印度就能拿回他们世界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中国和印度的领导人们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村并不大,国家之间只有彼此依存,才能共同面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比如全球变暖。当特朗普执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中国和印度原本也可以跟着退出,但他们没有。尽管中印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些差异,但他们都决定做有担当、负责任的世界公民。观察中国对待全球多边规则的态度,足以帮助我们判断中国是否会对美国、对世界构成威胁。如果中国愿意被诸多的全球多边规则和多边伙伴关系所约束,那么就算它不是一个符合西方民主自由标准的国家,也不会是一个对全球和平稳定的威胁。

这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可以替代“中国威胁论”的方案和思路,也是美国未来应该考虑和努力的方向。

赞一下
(17)
53.1%
赞一下
(15)
46.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