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谈了两种工作的巨大差异,再来谈他们之间的相互隔离。
企业家们在为996背书,大谈奋斗文化、拼搏精神的时候,都会做一种许诺:只要你足够拼,就能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金字塔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可以爬上那棵大树。所以人们才会普遍把老板的许诺当做画大饼。
如果说在企业初创阶段,外边还有大片的疆土等着开辟,如果赏罚分明,大家确实愿意不辞劳苦去博一个“功名”。那么当一个公司已经走过S型曲线最陡的阶段,关键岗位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坑还有好几个萝卜惦记着,那种“战时动员体制”就失去了说服力。
那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一个只想要兢兢业业做一个好士兵的人,就不该有生存空间吗?何况,这两年爆发的互联网裁员潮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真相——当企业家说“我们不惜任何代价也要生存下去”的时候,你可能不是那个我们,而是那个代价。
996.ICU掀起这场大讨论,又被马云抬升到了新的高度。马云标榜称,自己之所以主动招骂,只是为了让年轻人听到真话。但是有一个问题,不管怎样年轻人已经听到了马云的话,那么马云到底有没有听到年轻人的心声呢?双向的才叫对话,单向的那叫讲话。
坦白说,年轻人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并不反对拼搏、奋斗,只是希望能兼顾工作与生活,可以有时间谈恋爱,有时间陪家人,有时间享受生活。但长期以为,中国的商业领袖们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对公众发言,表现出来的形象都不像是世俗生活中的正常人。
他们的内心世界好像缺失了一角,永远理解不了家庭生活的意义,理解不了人生的丰富性和世界的多元性。
他们推崇的奋斗文化带有太多禁欲、苦情的色彩,总要把人之常情妖魔化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是另外一种“存天理灭人欲”。比如马云说,“在阿里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更有福报。”
可是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与“福报”之间做选择,哪个孩子会选“福报”呢?阿城说的好,清汤寡水,不是鱼的日子。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种“感知障碍”是真情流露还是有意为之,毕竟马云也说过,“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选择家庭。”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