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三谈996”窥视中国企业家的内心世界

时间:2019-04-18 08: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西坡:企业家的工作性质与基层员工不同,长期浸润其中会使人欲罢不能。好比一些官员退休时会感到极其痛苦,总是想方设法“发挥余热”。

马云针对996讲了几句之后,反响不太好,于是又讲了几句,反响还是不太好,于是又讲了几句。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讲,但是这三份“马云谈996”的文本已经足够进行一次离发言者内心不太远的文本分析了。

马云“一谈996”最开始阿里巴巴官方账号用的标题是《马云谈996》,后来马云自己的微博发出时改成了《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反弹。

马云“二谈996”很简单,就是一条两百来字的微博,主要是用“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这一极具迷惑性的说辞为“一谈996”引发的舆情找补。

马云“三谈996”则是更周全、更系统的找补,又贡献了一些马氏金句,比如“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纵览这三份文本,马云的核心话术是将996与奋斗捆绑。起初是理直气壮地反问“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后来修正成“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

但不管是霸道总裁式地胁迫员工认同996,还是人生导师式地呼吁公众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在马云眼里通往成功的奋斗之路只有一条:付出超长时间在工作上,牺牲正常生活。

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马云的观点是很有市场的。近有刘强东重新定义“我的兄弟”,远有任正非建议下属“为什么离职,你可以离婚啊”。还有更多小一号或小几号的企业家迫不及待地将“马云谈996”转发到了朋友圈,而他们平时也喜欢晒通宵达旦的办公室,煲不太圆润的鸡汤。

从事实层面看,“成功者大都在工作上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没错的。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大都如此。

然而企业家与基层员工的工作,虽然都称为工作,但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而成功人士在兜售励志鸡汤的时候,却几乎从不提及这两种工作的巨大差异与相互隔离。

企业家的工作重复性弱、自主性强、成就感高、人际交往密切,面对企业内的下属是强势的,面对外部合作伙伴是平等的。这种工作非但不是反人性的,反而是迎合人性的,长期浸润其中会使人欲罢不能。好比一些官员退休时会感到极其痛苦,总是想方设法“发挥余热”,就是不愿失去人群环绕、大权在握的感觉。

艺术家、科学家的工作虽然缺乏运筹帷幄、杀伐决断的权力感,但在一方天地里也能做自己的主人。他们和企业家、政治家一样,心甘情愿996,不需要外界威逼利诱。

基层员工的工作则截然相反,重复性强、自主性弱、成就感低、人际交往匮乏,只能在极度细分的领域里埋头搬砖,上头有层层的BOSS,每一个都不敢得罪。

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企业,因为薪资高、考核严,员工会心甘情愿996。但这种心甘情愿只是说不违背劳动法而已,因为这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不会犯低级错误,而是会通过种种柔性的、间接的手段使员工“自愿选择”996。在互联网行业,996更像是一种文化,而非一种制度。

这种996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而更像是无力反抗之后的被迫享受。这些企业的员工内心对朝九晚五双休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是充满向往的,只是权衡之后认为现在“享受生活”太奢侈了,不如把时间拿去换钱。

马云的996生活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尝试,但程序员的996生活马云能受得了吗?且看一位网友的辛酸自白:“在公司有时写不出来东西,都不敢坐在工位上休息缓一缓脑子,怕被说没做事,没有休息间,只能去厕所多坐一会。”

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话说,现代大公司创造出了一种员工心甘情愿接受的“奴隶制”。

赞一下
(21)
91.3%
赞一下
(2)
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