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远:胡耀邦与中国未竟的现代性转型

时间:2019-04-16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王明远:像胡耀邦这种能够看清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并能主动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少之又少,因此长久为人怀念。

自从1970年代末以来,构建一个现代性的社会成为中国发展转型的最重要课题,80年代的改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现代性”相较于“现代化”而言,是更高层面的一个概念,它是对现代化本质抽象的结果,包含了思想自由、社会多元、政治民主、社会法治和市场经济等元素。

历史表明,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或手段,其结果未必是建立社会的现代性,这是由于现代化的内涵往往被异化,比如,在中国语境中现代化被描述为富国强兵、工业化等物质和效率层面的东西,只有以“现代性”作为目标的“现代化”才是完全意义的现代化。

所以,“现代性”是比“现代化”更明确严谨的概念,中国的社会转型更应是“现代性转型”。

在转型、变革作为时代主题的语境下,具备现代性特质的领导人是特别重要的“稀缺品”,因为,仅靠社会自发力量不可能完成现代性转型的使命,一个现代性的领导人对于在稳定中实现秩序再造特别关键,尤其是从旧体制走出来的现代性领导人,更容易带动社会实现转型。由于中国社会传统性根深蒂固,导致现代政治中不缺乏雄才大略的领袖,而缺乏具有现代性的领导人。

像胡耀邦、蒋经国这种能够看得清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并能主动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他们长久为人所怀念。

秦晓说“中国现代史是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这是对百年历史的很精准概括,80年代就是双重变奏交织最激烈的时刻。关于改革目标,胡耀邦更侧重于现代性转型,而邓小平更侧重于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化。由于特殊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主导下,最终“现代性转型”让位于“现代化”。虽然现代性转型中断了,但它遗留下来丰厚的遗产,既是对目前改革的激励,也可对未来改革提供借鉴。

胡耀邦与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型的尝试 

到70年代末以后,中共的意识形态现代化已经不可避免,这是因为改革前的意识形态实质是西方前现代思想与中国社会传统思想的混合体,并不能适应建设现代性社会的需要。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前工业时代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发展的产物。由于中共受苏联的影响,19世纪末以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性创新都被视为“修正主义”,被排斥在思想正统之外,因此,改革前奉行的意识形态更多是一种前工业时代的意识。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革命战争以后,农民成为党员的主体部分,中共的意识形态中融合的传统社会的思想越来越多,比如民粹主义、文化排外、崇尚权威的思想。

这两种意识合力的后果是,中共在执政后并不能适应中国迅速工业化、建立市民社会和顺应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反而成为生产力的破坏者,到1976年,已经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党自身的危机。也就是说,是意识形态缺乏现代性导致了系统危机。

1978年胡耀邦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政治神学的枷锁,开启了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转型。此后10年可以说是中共意识形态飞跃的10年,这是建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意识形态重塑。总之,80年代中共对意识形态问题保持了高度的开放性,不同程度地接纳了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促使中共真正地从一个破坏性的革命党向一个建设性的执政党转变,奠定了此后40年执政的理论基础。

具体来讲,在经济上开始尊重个人财产权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巨大突破,因为东欧国家一直不能突破这个理念,总是在放开搞活国有企业中间打圈圈,所以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民主、分权、法治和宪政的思想也被接受,并且被不同程度地付诸实践。在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经过胡耀邦的力争,《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承认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并正面肯定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这是个提法是空前绝后的,也是胡耀邦的绝唱之作。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转型,促进了80年代社会启蒙运动的出现,这个时代的知识界在思想解放的亢奋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经历了80年代的启蒙运动,虽然没有完成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现代性的转型,但现代性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此外80年代文学、诗歌、绘画、电影、音乐等进入黄金期,也是社会启蒙运动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带来的成果。

胡耀邦作为一名政治家在这场意识现代性革命中,起到了无人替代的关键角色。一方面,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型的大门就是他强力推开的,他领导的真理标准讨论击溃了思想专制主义的防线;他成为党的领导人之后,又营造了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得现代价值的萌芽,在80年代可以很快发展成为百花齐放的局面;胡耀邦作为党魁,还出色地发挥其角色,尽量推动现代性理念上升为党的政策或国家的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80年代现代性转型也并非一帆风顺,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激烈碰撞,并反映在高层政治当中,相继出现电影《苦恋》风波、“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讨论、反对精神污染运动等政治风波,胡耀邦在新旧的博弈中,担当起现代价值捍卫者和保护者的角色。

由于传统力量太强大,历史留给胡耀邦的时间亦太短,他无力完成思想现代性革命的使命。然而,胡耀邦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大门,再退到原地已经没有可能。

赞一下
(244)
83.3%
赞一下
(49)
1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