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为何非得“撒泼式”维权?(2)

时间:2019-04-16 07: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毫不夸张地说,在金融精英们的积极参与下,汽车销售价格已经从透明转为不透明,即使同一个品牌,在不同的经销商或同一经销商不同销售代表处,都会得到经过层层金融包装后不同的价格。

不过,贷款购车的消费者付出的并不止汽车金融服务费这样不明不白的支出。由于发票价格大多严重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税务机关在收取车辆购置税时按其定义的最低价格收取,往往比发票金额多支出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税款。二手车残值则更低更尴尬。二手车残值根据发票金额评估,发票价格越低,二手车评估价格越低,但实际上消费者购车价格并不低,只是利润被经销商与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渠道转移走了,却要消费者承担表面上消失的车价部分。在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优惠的中高档车上,其折价损失远远超过汽车金融服务费。

在中国最高法院设立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看到,因汽车金融服务费引发的官司的众多判决书中,消费者多处于不利地位,即使能够有耐心看完,普通消费者也不具备鉴别由专业人士精心设下陷阱的格式合同能力。

只要消费者在法律面前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不改变,席卷中国的撒泼式维权就会不断上演,并越发受到感同身受的消费者同情。而被迫充当救火队长的行政部门也不得不头疼捂嘴,脚疼也捂嘴。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30)
96.8%
赞一下
(1)
3.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