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会破7吗?

时间:2019-04-0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胡月晓:人民币汇率两次临7不破的历程说明了什么?汇率目标体系中,防止市场形成持续贬值预期,是汇率管理的重要底线。

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2次险破7.0。未来会如何走?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不稳定性

回顾2次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过程,综合来看,显然中国经济前景预期的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2次贬值到近7.0关口的基础。2016年年末期间,人民币汇率“破七”的强烈预期,来源于当时楼市泡沫高启下,市场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前景的忧虑,当时市场流行的国际参加对比经验是:俄罗斯守住房价失守汇率,日本守住汇率失守楼市。对于中国楼市和汇率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前景,处于极度悲观一端的一些机构认为,中国楼市和汇市都难守住,政策抗争对中国经济而言,只是被“钝刀”还是被“剃刀”割的问题。

而2018年3季度时,人民币汇率再度面临的“破七”预期,来源于对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的担忧,这种担忧影响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反应,对中国金融风险暴露上升的忧虑情绪强烈升温,其中汇率贬值作为风险暴露的一种形式,通过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一度对汇市产生了影响。

然而,两次人民币汇率贬值走势,在市场面临强烈“破七”预期时,都戛然而止,重新回升,且都没有在贬值低点(近7位置),形成平台。可以说,人民币汇率的两次贬值历程,呈现了典型的“一波三折”特征:2016年贬、2017年升、2018年贬。2016-2018年间,每年都呈现了年内一致的单边持续升或贬态势,即在每一段升或贬的进程中,基本上没有形成横盘整理态势,这说明近3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层面的均衡点并没有形成,人民币汇率还不知道哪个区间是市场均衡区,即市场运行本身的“阻力位”、“支撑位”,还远未形成,说明人民币汇率市场还是个有待时间沉淀,还未成熟的市场。

这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在汇市上,存在着一个市场运行的历史“均衡区”,有着根本不同,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上较易形成不稳定的预期。

不过,笔者一直断言,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用市场的语言说,是管制的汇率,在资本项目没有开放的情况下,汇率管制是有效的,即政府对汇率走向有着绝对的控制力。人民币汇率两次临近7而不破的历程说明,中国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目标体系中,防止市场形成持续贬值预期,是汇率管理的重要底线。

2019年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政策期望

中国央行在“两会”上表示,汇率不会成为贸易争端应对工具,坚决不搞竞争性贬值;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容忍市场波动和一定程度的弹性。对于市场汇率水平,央行认为现在汇率已是越来越稳。笔者认为,从汇率的实际走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均衡区间,显然不在当前点位:春节后的2月11日-3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运行在6.78-6.68,延续了2018年11月以来的逐级小步、台阶式下行态势!

按照央行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Q4),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央行官员在两会上对汇率稳定的描述看,汇率稳定=市场波动+自动稳定。但是,均衡点在哪里呢?

汇率要在波动中收敛于稳定点,意味着汇率是存在市场均衡点的,但就现有的市场走势历史看,人民币汇率不太可能存在较为稳定、主流预期一致的均衡点,人民币汇率市场并不存在市场主体一致预期的均衡运行区。

历史没有形成,并不代表市场不存在。那么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客观均衡点,像地球万有引力一样,吸引着人民币汇率向其靠近,并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稳定的情况下,使其收敛于此呢?从经济学的分析上看,购买力平价(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是衡量两种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更为合适指标,实际上,世界银行对各国的经济统计就有专门基于PPP的统计和比较,并每年同时和汇率法下的国民经济统计一道公布。

然而,从市场汇率和PPP的走势关系看,各国的市场汇率(包括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围绕着PPP波动的趋势。即使是从市场汇率的长期波动历史上看,存在着明显均衡区的国际货币,市场汇率和PPP间的关系也是不稳定的,经常发生跳跃性的波动。

赞一下
(1)
11.1%
赞一下
(8)
88.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