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德文
3月27日,微博认证为“国家柔道队队员”的马端斌在其个人实名认证微博发布了一则题为《柔道世界冠军实名举报两任村支书:贪腐上千万、勾结地痞殴打村民》的微博,引发了全网关注。
没看错,一位为国摘金夺银的柔道运动员,依凭名人效应,举报了自己的家乡。马端斌实名举报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委在第一时间组织了调查组,进驻其所在的桦树甸子村核实情况。
“冠军举报”吸睛之余,当前村庄乱象及治理路径,也重回台面,引人深思。
国家队运动员举报家乡村支书,为何?
据马端斌在微博中的自述,其举报对象为桦树甸子村两任村支书刘忠军、刘忠和,事关兄弟二人“贪腐上千万元、勾结地痞流氓欺压村民”。
马端斌还在微博中具体陈述了六点,主要涉及村民集体经营的五味子加工厂收益被刘氏兄弟侵占、刘氏兄弟设立的加工基地无合法手续、打白条790余万元顶账、套取国家扶贫基金1000多万元等。
“两任村支书的所作所为引发众怒,但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提反对意见的村民,有的被镰刀砍伤、有的牙齿被打掉,有村民养殖的蜜蜂被毒死,有村民的水稻被毁坏。”
岛叔详考了一番刘氏兄弟“称霸史”,没想到,综合不同消息源,被举报的村支书刘忠军竟一度是当地党委政府树立的“能人治村”的典型。
2008年9月,桓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友在其撰写的文章中谈到,
“新一届党支部(2004年换届,刘忠军任书记)上任后,调整思路、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带领全村一跃成为全镇先进村和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村。2006年12月,村党支部换届,广大党员、群众说:‘这帮人不用换,要让他们继续干,我们举双手拥护’。”
2014年,刘忠军因打白条顶账的事情被村民举报下了台。当时的举报者称其是被组织劝退辞职,刘本人则回应称是因为“心灰意冷”。但就事件处理的结果来看,刘忠军显然被“保留了颜面”:事涉700多万元的白条,仅仅是受到“警告”处分,村支书的职务也是以被劝辞职的方式卸任。这说明,当地党委政府仍认为他是“功可抵过”。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刘忠军下台后,其胞弟刘忠和很快在2016年又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担任了村支书。举报人说,刘忠军在此事上着力不小,还亲自向关系好的村民“买票”,拉亲弟弟“上位”。
刘氏兄弟在举报者眼中俨然是“村霸”,但在当地党委政府,也许包括部分村民眼里,却是个“能人”。客观上讲,还是为村庄发展着力不小的人。
两面形象如此悬殊,可能吗?事实上,在农村地区,村干部的这种双面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人们对村干部有诸多浪漫想象:或者将村干部想象成是农民的当家人,觉得村干部会事事为村民着想;或者将村干部想象成是食利者,认为当村干部本质上还是为牟利;或者把村干部想象成是“干部”一环,以为他们会唯地方党委政府马首是瞻。
但绝大多数农村的村干部本质上就是一个不脱产的平凡干部——在村民和基层党委政府的夹缝中工作,多面性便自然而然成了常态。
在这个意义上,桦树甸子村的刘氏兄弟,并未跳出一般的村干部类型。
但村干部的不同面向,在不同的村庄结构和治理情境中,却会有不同的表现。“能人”和“村霸”间的一步之遥,往往已埋下了伏笔,就等着具体事件的触发。
就已有的信息判断,桦树甸子村的两任村支书很可能没有他们自述的那么“干净”,尤其是涉及到如此巨大的灰色利益,违规现象是难免的。
但不能忽略的是,举报者的举报也有夸大之词,这些夸大或是因不了解政策信息,或是因夹杂了私人恩怨(譬如马端斌的介入也离不了马家与村支书的私人恩怨)——看似鸡零狗碎、无从辨析的事态,确实又是绝大多数村庄治理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