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新博弈:扩大开放迎逆流(2)

时间:2019-03-28 07: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扩大开放应对外部压力

当然,在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的时间当口,应对外部风险,当下中国高层传达出的信息已然清晰:即将对外开放推向更高的阶段。例如,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决策层的发言便传达出明确的开放信号。如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不仅仅在金融领域,将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并加快电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开放进程。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将认真实施《外商投资法》,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规定禁止强制技术转让,走开放合作之路。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表示,下一步资本项目开放将着力推动少数不可兑换项目的开放,提高可汇兑项目的便利化程度。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则提出,下一步金融开放的方向和领域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或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在规模、年限、股东类型和持股比例等方面的数量性限制,以及拓宽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等。

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决心已然明确,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措施和表态也相对积极,是值得肯定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巨大,虽然面临中美贸易纷争的外部不确定性,但自去年在博鳌论坛后宣布一批开放措施之后,特斯拉就已经宣布在上海投资50亿美元建厂,同时巴斯夫、美孚亦已在中国启动了百亿美金项目。而“一带一路”方面,中国不仅已经同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近日亦与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扩大开放能够持续推进,不仅是缓释外部压力的需要,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是平衡内外部压力下的最优政策选择。当然,未来在推动新一轮开放的过程中,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对外如何与美国就开放与监督机制达成一致意见,减少外部压力,仍有待最后确定。而对内如何真正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以及取消各种对外资的隐形限制,也并非易事,具体如何执行,仍然是值得重点观察的领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徐瑾[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19)
76%
赞一下
(6)
2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