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高校招生丑闻反观中国高校招生(2)

时间:2019-03-15 06: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回顾中国高校招生的历史,可以注意到,高校招生工作已由早期的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变为多种试卷并行的方式,特别是,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或拥有较多高校资源的省份,早已不再使用全国试卷,而是自行命题,这就为其他地区,如使用全国统一试卷的考生,换算成绩,设置了障碍,因为试卷不一样,谈论录取公平已失去意义,而这也为部分高校多录取一些当地学生提供了便利。

照理说,高校同一年入学的学生使用同一份入学试卷才恰当,但中国的事实却是,同年入学的学生成绩五花八门,不仅有考生所在地试卷不一带来的不同,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加分因素,如“体育特长”、“三好学生”和各类科学竞赛获奖,甚至民族成分不一,都会有加分的好处。

招生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必然导致各类造假行为,黑箱操作几乎无法避免,如父母为孩子买一个“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这与美国招生丑闻的部分情节同出一辙),或想方设法冒充少数民族等等。虽说中国教育主管部门近年已开始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但迄今为止,并未给社会公众一个解决问题的时间表,特别是,如何确保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公正,需要一个政策和体制上的保障。

目前,中国的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公立的,需要财政投入方可运转,于是,地方高校在招生时多录取一些本地学生似乎也有了理由,比如考生的父母就是当地纳税人。但中国的全国重点高校,也就是教育部主管的高校在招生时,也偏爱当地学生,就有破坏招生公平的嫌疑。

据中国媒体,与改革开放之初比较而言,目前在中国名校,如北大、清华等就读的学生中,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比例低了很多,这也是过去40年,也就是中国高校恢复招生以来,生源结构的一个突出变化。对于这种宏观层面上的生源失衡,也就是地区歧视,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说法,有的甚至相互冲突。

但无论怎样,中国教育管理当局和高校,特别是那些众望所归的名校,并未给社会一个令人信服或逻辑自洽的说法,即如何体现招生中的公平和公正。当中国考生遭遇招生歧视,当事人似乎也无处寻求法律援助,或去相关部门投诉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到的不过是中国高校招生全景中的一角。中国高校招生中种种不合规的事情,践踏公平和公正的作法,要么是因为太过普遍而法不责众,要么就是因为过于隐蔽,公众无法知晓。要知道,在中国,当有人指出有关部门的问题之后,这些部门往往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或许是中国许多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的症结所在。

最后,一个制度和体制是不是设计合理,运行正常,就在于出了问题之后,是否有一个快速有效的纠错机制。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尤其是那些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在全球拥有极高的美誉度。丑闻的出现其实并不可怕,怕的是这样的事情拒不纠正,今后还会再次出现。美国司法机构的介入,恰恰表明纠错机制也正在起作用。人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丑闻之后的美国高校,未来的招生过程将更加公正,而借此反观中国,我们则有更长的路要走。

(注:作者是独立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51)
87.9%
赞一下
(7)
12.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