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专栏
从经济的视角看,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可以说是资本造就的历史。很简单,离开了资本,近代史就很难理解。资本在创造巨量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波接一波的危机,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国家间的战争。但不管发生了什么,或者以后会发生什么,也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资本主义会继续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所作的经济分析找到了资本生存、发展和扩张的动力,但马克思对资本未来的预判已被证明是错的。
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的著作又热了起来,各种“反资本”的运动(无论出现在知识领域还是社会实践领域)也在兴起。这也容易理解,只要资本不断制造危机,“反资本”就会持续。不过,任何有关资本主义会消亡的判断,也会不断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克思不是一个纯学者,无论是分析资本还是社会预判,都是在思考人类整体的未来。从这个视角看,正是因为马克思对资本未来的判断并没有成为现实,人们仍然须思考资本与人的未来之间的关系。
资本制造人类危机,但资本不会消亡。为什么?简单地说,这是由资本的两面性所致,即资本既可以把人类光辉一面发挥到极致,也可以把人类邪恶的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资本主义创造财富最有效
首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产生以来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机制。这一点马克思已经看得很清楚。自马克思以来,也没有人会否认。财富创造,或者更广义地说,经济发展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尽管人类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但没有经济发展的社会往往被视为是落后的社会。马克思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也可以说,经济是大多社会生活的基础。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即使是宗教生活,也离不开经济。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资本的解放作用。从经验来看,相较其他形式的“统治方式”(例如教权、专制政治等),人们更喜欢选择资本的统治。马克思也大力肯定资本在历史“解放”过程中的作用,即资本把人类从各种传统力量中解放出来。这尤其表现在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对资本的态度上。尽管对资本批评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包括马克思),但知识分子对资本的依赖并不亚于政治人物。知识分子对资本的批评似乎是为了穷人,其实不然。这个世界上少有穷人经济学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是资本经济学家。
知识群体的选择是理性的,因为相较其他形式的统治,资本的统治表现为多元性和开放性。多元性表现在任何一种资本很难垄断所有经济领域,尽管资本也有垄断的倾向性。每一个经济领域都有自己的资本,并且不仅仅是一家资本。开放性指的是经济形态的开放性,新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资本有能力打破旧的社会均衡,而使得历史具有开放性。这也是经济学家熊皮特(Joseph Schumpeter)所说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的含义。
也就是说,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看,不同的资本永远处于竞争之中,而知识群体就是在各种资本的竞争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其他社会群体(包括穷人)何尝不是如此?穷人和政治力量可以结合起来面对强大的资本,从资本那里分享利益,但从长远看,没有多少穷人能够忍受得了一个没有能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政府。这点可以从苏联和东欧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得很清楚。
其三,资本是最理性的“动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妥协的。从马克思所说的原始资本主义到今天的“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或“福利资本主义”的转型,就是典型的例子。没有压力,资本当然不会转型。这个转型是西方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是政治社会改革的产物。不过,这个转型之所以能够成功,也表明了资本的妥协性质。对资本来说,社会的稳定是自己正常运营的前提。为了稳定,资本是可以妥协的。也不难理解,西方很多方面的社会政策,是资本为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出台的。
其四,资本是社会慈善事业的主体。在资本圈,人们不仅追求财富,也追求社会荣誉、荣耀、声望等价值。对资本来说,用钱来交换这些是值得的。尽管人们可以说,这些也表现出资本的自私性质,但客观而言,这些是有利于社会的。在西方,诸多的大学、教会、社会组织的运营,背后都和资本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资本黑暗的一面
如果上述这些算是资本“光辉”的一面,资本也有黑暗的一面,就是说,资本在解放人之后,又把所有人变成自己的“奴隶”。资本最能了解人性的弱点和一般社会成员基于人性之上的需要。基本上,资本是毫无道德原则的,其所信仰的原则就是利润(诚如马克思所言)。因此,人们需要什么,资本就能提供什么。人们可以说,就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资本主义是一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七情六欲”的一种制度。同时,资本也有能力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包括人及其身体进行货币化,因为只有实现了货币化,才能实现资本“交换”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