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中美欧日贸易互动 难破单边困局

时间:2019-02-11 07: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审时度势

中国农历春节前后,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的贸易互动值得关注。

首先,中美贸易磋商取得“重要进展”(特朗普语),其次,2月1日欧盟与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正式生效。四大经济体“捉对”释放出的利好信号,似乎给全球贸易发出了春天信息,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乐观预期。

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亦可窥见不容乐观的意味。

一方面,中美贸易磋商不是两强深化全球化的成果,而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强逼下的妥协。而且,中美90天的贸易息战,也充满了美国贸易霸凌的戾气。如果3月1日难以达成协议,美国就要对华出口美国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至25%。即使两国达成阶段性协议,也无法破解中美贸易的结构性难题。因为美国对华贸易思维,不再是深度利益攸关关系,而是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

华盛顿对华,几乎没有了理性平和,只有鹰派喧嚣。而且,中美贸易战只是表象,美国对华遏制已延伸至科技领域、地缘政治等全方位层面。因此,中美两强的全方位博弈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会放弃“美国优先”政策,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依然会是白宫的主调。美国已经成为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最大威胁。

另一方面,欧日EPA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建立,也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倒逼的结果。奥巴马时代,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旨在建成世界上最高水平、由美国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的最大自贸区。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退出TPP,日本接棒缩小版的TPP——所谓“全面进展的TPP”(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但是CPTPP在贸易量上缩水60%,且自贸水平也大大降低。

此外,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陷入停滞,亚细安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参加的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0+6,RCEP),也因CPTPP而迟滞不前。亚太预期的自贸合作,既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击,也有日本因素的选择性忽视,因此亚太自贸合作也陷入困境。

特朗普政府对多边框架不感兴趣,在和中、欧、日三大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中,也似乎取得了“美国优先”的成果。更要者,美、加、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被美国各个击破,以新北美自贸协议(USMCA)取代,更会鼓励特朗普走向单边主义。

中美之间的贸易磋商似乎取得了进展,欧盟和日本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四大经济贸易体似乎“良性互动”,但是日欧的抱团取暖也好,中美的贸易磋商也罢,都是贸易保护主义倒逼的“成果”。由于美国并未放弃“美国优先”目标,而且强化了对贸易伙伴的极限施压,因而全球贸易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也难破单边主义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即使在2月份的习特会达成协议,中美贸易也从利益攸关变成了结构性矛盾。中美互信严重缺失,美国对华不再是单纯的贸易平衡诉求,更希望通过科技战的方式逼退中国在5G时代对美国的新技术威胁。

此外,美国对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制造业战略也充满疑惧,更指责中国偷窃技术和侵犯知识产权,要求中国对外资更加开放,并采取可验证的方式,让美国确信中国政府的承诺取得了实效。美国给中国戴上了阻遏中国发展的紧箍咒,因此中美博弈将是长期艰难的过程。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仅让全球化受限于中美两强的搏杀,也让其他经济体不得不陷入其中。

赞一下
(7)
63.6%
赞一下
(4)
36.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