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娘炮”到“有毒害的男子气概”(2)

时间:2019-01-29 10: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美国心理协会反传统“男子气概”

美国心理协会在今年一月间发布的新指导方针,宣称“以坚忍、竞争、统治和侵略为特征的传统男子气概,总的来说是有害的。”这个指导方针声称,男子气概是压迫和虐待妇女的罪魁祸首。

美国心理协会的报告鼓励临床医生将“男性化”视为一种被驯服的邪恶,而不是一种被整合的力量:“尽管大多数年轻男性可能不认同明确的性别歧视,但对一些男性来说,性别歧视可能会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男性气概的心理结构。”美国心理协会敦促治疗师帮助男性“确定他们是如何因为歧视那些不符合性别典范的人而伤害自己”,并提供临床治疗的建议。

不少女性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单面地“妖魔化”男子气概,而不是接受其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艾丽卡•柯米萨在《华尔街日报》发文表示,侵略性、竞争性和保护性警惕等男性特质不仅可以是积极正向的,而且具有生物学的基础。男孩和男人产生更多的睾丸激素,这在生物学和行为学上与攻击性和竞争力的增强有关。它们还产生更多的后叶加压素,这种源自大脑的荷尔蒙,能让男人积极保护自己的爱人。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女性特征,如养育子女和情感敏感。柯米萨认为女性在养育子女时比男性产生更多的催产素,这种激素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也不同。催产素使女性变得更敏感和富有同情心;而在男性身上则使他们变得更幽默,对孩子形成婉转的激发,鼓励孩子更具有反弹力。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这些差异相辅相成,使得一对夫妇养育和挑战他们的后代。

柯米萨女士的观点,重新把“生理不同”引到了性别政治之争,也就是长久以来的“文化”与“自然”之争:男性气概究竟是受荷尔蒙还是社会俗成及教育驱动?新的心理协会指南的第一条敦促心理学家“认识到阳刚之气建立在社会、文化和环境规范的基础上”,暗示生物学与此无关。另一条心理协会发布的准则明确地贬低“基于生物学的二元性别认同概念”。

但是我认为,不健康的恐怕不是男性化或女性化本身,而是片面对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贬低或赞扬。正如我在后文中讨论的,不论在美国或中国,对于“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的争论,通常仍缠绕在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

“娘炮”误国论

随着“小鲜肉”在中国娱乐圈的走势,他们之中某些人凸显接近女性装束与审美日益当道,也成了不争的事实。最近一周来,由于蔡徐坤在 NBA官方新春贺岁宣传片中当纲大使,被球评人杨毅描述为“气煞球迷万万千蔡徐坤……愤怒的球迷全是直男,不光是钢铁直男,还是玄铁直男,那都硬到家了。”网络上甚至有人评论,在“虎扑”这样的直男社区,“‘娘’,就是原罪。”这使我想起去年有一段时间,关于“娘炮误国论”的讨论,开始占据中国主流媒体。

新华社在9月6日发表了署名“辛识平”的文章 “‘娘炮’ 之风当休矣”: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重要的是,在中国,这个争议强调的不是个人风格取向对于本身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而是与国运息息相关。在这个带有民族主义的语境里,男性气概等同于英雄气概,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任务。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同时,署名“党报评论君”在9月6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共账号发表了“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文章的主旨是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但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其实,在一个强调权利和平等的法治社会,基于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评价,也逐渐被抹平 ……基于此,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微信公号“长安剑”9月7日撰文评论称,“‘娘炮’无罪,是和平发展带来的多元社会让他们存在;但我们更支持和提倡血气阳刚,因为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召唤。”当贸易战让民族遇到了新的危险之际,“磨磨唧唧的精致男人能够享受和平安逸,但能否度过存亡危机让大家忧虑。”“新浪军事”转载此文时加的大标题是:“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娘炮’?无罪但无益于民族复兴”。

也就是说,在中国,“男子气概”或“男性气质”不只是审美的问题,更与民族复兴攸关。在这场争议中,有人把“娘化”归因于“韩流”的影响,但是韩国媒体反对这种看法。事实上,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许多韩国的年轻一辈男性,在服兵役期间接受军事训练由于日晒而培养起护肤美颜的每日程序。

阿里巴巴的媒体部门最近制作了一系列视频,显示一个席卷中国的巨大趋势:为了呈现最好的自我,中国的男性消费者正在积极寻找从润肤霜、护肤水到眼线的护理产品,阿里认为这是对于“男子气概”的“改头换面”。

在阿里巴巴的视频中受访的欧莱雅首席消费者总经理斯蒂芬•威尔特认为,中国男性消费者购买美妆产品的增速非常大,这里面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我认为他的发言显示品牌积极寻找新消费群体对于新产品线的需求,也是促使社会审美颠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论如何,把“娘炮”与“误国”联系起来,无形中似乎仍透露出“男尊女卑”的潜意识价值观。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