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宣示统一立场 台港鸵鸟心态不可取

时间:2019-01-15 08: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2019年1月2日,中国大陆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被外界普遍解读为“统一宣言”的谈话,他除了阐明对今后两岸关系走向的立场,还明确给出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思路和制度性框架,包括提出要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可惜的是,台湾民进党政府只给出机械式回应,反映的依旧是政客的鸵鸟心态,让关心台湾和两岸关系前途的人愈发忧心;与此同时,对作为“一国两制”首块试验田、实践中既有成绩也有教训的香港来说,此番讲话,却未尝不是一个“重拾初衷”的契机。

相比1979年发表、以两岸亲情感化台湾的《告台湾同胞书》,对台新论述相当务实。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表明,要在本世纪中叶(大约2049年),把中国建设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在1月2日的讲话中强调,“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表明中共不会容许台湾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缺席。虽然重申“维护和平统一前景”的基础及良好意愿,但拒绝承诺放弃“武统”,不排除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人的“台独”分裂行为使用武力。

讲话数小时后,台湾总统蔡英文召开记者会回应,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更将“九二共识”等同“一国两制”,并强调“四个必须”和“三道防护”。必须指出的是,“四个必须”和“三道防护”看似新颖,实际上只是旧调重弹。

诚如几位台独元老在给蔡英文的公开信中所指,蔡英文定义的“维持现状”已经不可能;虽然处于不同视角,对岸的中共估计也无法认同蔡英文“维持现状”的说法。若她决意推动台独,必须向台湾人说明如何推进,以及台湾人民将要承担什么后果,而不是模糊议题,甚至用政治呓语来混淆两岸现状,更不能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误导台湾人民,令他们误解因错误管理两岸关系而产生的后果。

北京务实转而攻心 台湾政界继续装睡

马英九执政年代,两岸关系大致良好,但蔡英文上台以来,两岸中央政府层级的联系完全停顿;另一方面,北京亦已将“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区分──不太在乎台湾内部由谁执政,而是把工作重心转向台湾人民。

具体来说,北京主动透过“惠台31条”等措施,给予台湾民众与内地民众同等待遇,利用这种单边自主和单向融合的方式,为将来启动双向融合发展,以及让台湾方面有意愿来启动双边协商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大陆勾勒的统一蓝图中,最大亮点是邀请反对“台独”的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在中共看来,既然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识”,自然没必要跟她谈。事实上,北京早就不介意蔡英文和民进党说什么、做什么,而是乾脆绕过台湾执政当局,与“代表性人士”磋商。

北京这样做,无疑是借镜昔日处理香港回归问题时的“故智”:《中英联合声明》在1984年签署后,由内地和香港委员组成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翌年7月正式成立。如今,提出推举代表性人士,共襄制度性安排,实际上已勾勒出“台湾版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轮廓。

可惜的是,对于讲话,台湾政界却继续装睡,这当然也是在预料之中:无论是马英九、朱立伦,以及蒋万安等接受“九二共识”的蓝营政客,抑或是主张台独的绿营人士,他们众口一词否定“一国两制”。

国民党对“一国两制”表示质疑,这种即时反应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作为有志于执政的政党,它必须超越“九二共识”、深化两岸对话,还要勇敢面对“台湾前途该如何管理”的挑战。

我们认为,对具备独特历史身份的国民党来说,超越“九二共识”的最佳方法,就是以开放务实的态度,开始思考“一国两制”对统一后的台湾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国民党不赞同这种方式,那它应该清楚说明统一后的台湾将会采用何种政治方式,同时也应界定两岸关系,并提供自己的方案或优化方案,因为台湾人显然不会接受“一国一制”的选项。

赞一下
(52)
75.4%
赞一下
(17)
24.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