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勇:“后默克尔时代”拉开帷幕

时间:2018-12-17 07: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于大勇

12月7日,德国基民盟(CDU)在汉堡举行了历史性和划时代的党代会:默克尔在2018年之后不再寻求连任党主席,亲手拉开了“后默克尔时代”的帷幕。

三位最有希望的候选人分别是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弗里德里希·梅兹(Friedrich Merz)和延斯·施帕恩(Jens Spahn)。

他们个个来头不小。名字缩写为“AKK”的柯普兰-卡伦鲍尔是现任基民盟总书记,有“小默克尔”之称,曾任萨尔州州长;梅兹虽然离开政坛将近十年,但此前官拜联盟党(Union)议会党团主席;现任卫生部长的施帕恩年仅38岁,是默克尔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三人共同参加了八次地方会议,与基层见面,推介自己。

这种空前的党内民主气氛,与默克尔时代后期的万马齐喑状态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扫此前因民调低迷和州选惨败而笼罩着的沮丧情绪。

全党上下都希望能“而今迈步从头越”,改变人事,改变风格、改变纲领。但这次的选举结果表明,“辞旧”无疑是做到了,但“迎新”未必真落实。

默克尔的亲信AKK仅以35票(51.75%)的极微弱多数险胜,而代表变革的梅兹虽然赢得差不多一半代表的支持,却最终壮志未酬。真可谓:改弦诚可贵,拓新价更高,若为稳定故,两者皆可抛。

“小默”取胜原因

其实,党代会之前,梅兹和柯兰普-卡伦鲍尔的胜负就一直很难预料。分析家们均认为两人的票数不会相差太远,但最后结果如此“惊险”还是让人感到意外。

究其原因,以下几个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求稳心态占了上风

选择梅兹意味着突出基民盟的保守政党特点,AKK的当选表明,代表们虽然怀揣“拓新”的愿望,但在投票时还是放弃了“冒险”。

梅兹的个性和主张的确鲜明,能力也很强,但多年脱离政坛还是给他留下了后遗症:老人固然认识和欣赏他,但年轻一代并不熟悉他;此外,由于缺乏执政经验,他的理念和主张听起来再有道理,多少还是缺少了“实践出真知”的硬度。

而AKK的优势就在于:她有多年在萨尔州当部长和州长的地方执政经验,当基民盟总书记的一年中,她深入基层,启动了“倾听之旅”(Zuhur-Tour),有充裕的时间为自己培养人脉。

从某种意义上说,梅兹输在了起跑线上。

代表们相信梅兹能从右翼“选项党”(AfD)那里拉回保守选民,但又担心会失去大城市的中间和自由派选民。显然,大家还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尚未准备好进行这样的“实验”。他们在“保险”和“冒险”之间选择了前者。

二、告别可以,决裂不行

AKK一直认为“小默克尔”这顶帽子是对她独立人格的轻视,因此,即便在党代会上,她也不忘打消代表们心中的这个印象。

的确,她在有些方面(不仅在家庭政策领域)要比默克尔保守,但人们给她贴上这个标签,主要还是因为她的行事方式与“默克尔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也因为她与默克尔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对其政策的支持程度,譬如在难民问题上。

党代会前,AKK身上的这个标签包含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既可能是她的优势,也可能成为短板。至于最后的天平倾向哪边,完全取决于代表们对默克尔的态度。

整体上说,德国人是个保守的民族:除了求稳之外,还表现在感念上,即感恩和念旧。AKK的最终胜出表明,代表们虽然做好了与默克尔告别的准备,但还无意与其决裂。

代表们为默克尔起立鼓掌十多分钟,是在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选择她的亲信AKK当新的党主席,也可以被视为某种感恩报答的结果。

三、基民盟:原先的“男人世界”,如今的“母系社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默克尔时代,党内对“女人当道”“男人憋屈”时有抱怨;可是,当这次汉堡党代会带来扭转乾坤的机会时,人们还是再次选择了女人。

这个结果不仅让梅兹、朔伊布勒等痛失恢复“男人帮”传统的机遇,还让默克尔的女性统治不再是前无古人的孤本,“母系特性”似乎已成为基民盟的常态。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是默婶这棵大树还在给基民盟投放着余荫,还是她的18年治理改变了党的性别基因?党内“男人帮”终将在沉默中灭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3)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