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之后,中美科技脱钩难以逆转(2)

时间:2018-12-04 08: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经济的许多行业经历了痛苦的“去杠杆”洗礼。但高科技制造业,如“中国制造2025”中的十大产业,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冲击,增长相当坚挺。

我们的一项跟踪研究显示,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包含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汽车等)已经连续11个季度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值。与此同时,在新的官方投资指引下,中国的海外投资中的地产和娱乐业比例迅速降低,而信息技术即生物医药比例则快速提高。

以中国在美直接投资为例,我们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信息通讯和生物医药占到中国累积在美直接投资的约20%。而这个时期又恰好是中国民营经济困难重重的时期,国企和私企的利润率出现了著名的“喇叭口”(国企利润增速超过私营企业),也出现了私营企业“加入”国企的现象。

这样的微妙环境下,不少国资背景或者背景模糊的中国海外投资者也就在东道国引发了不小的疑虑—这些中国投资者究竟是“市场主体”,还是“政府主体”?在美国不少政策制定者看来,很多中国投资者或多或少背负着官方使命,因此不适用一般市场主体的审查标准。

这种对中国根本经济模式的质疑,再加上美国对华政策的整体战略转向,导致美国多个政府部门纷纷对华竖起科技壁垒。11月1日,美国司法部宣布以“经济间谍”罪名起诉位福建国企晋华半导体。

此案涉及晋华及其合作伙伴台湾联电此前与美国美光半导体的一起技术秘密纠纷,考虑到晋华与联电此前在中国反诉美光并获胜,美国司法部此举凸显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没有丝毫的信任。

11月19日,美国商务部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条例草案,增加了14项“新兴技术”(如生物科技、增材制造)作为美国出口管控对象,这意味着未来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这些技术和相关的产品将非常困难。11月2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更新了半年前的“301调查”报告,强调中国的产业政策并没有任何变化,并点名多个中国企业及个人在美从事黑客活动。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8月通过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正在显现威力。新的审查制度正在逐步尝试在部分“关键技术”(如无线通讯设备)将低于10%股权比例的风险投资纳入审查范围,此举将波及中国投资者在硅谷的不少创投交易。

中美之间的科研人员往来也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阻碍。美国多个大学近期中断了与中国院校的合作关系,美国国务院也取消了一些中国研究人员的访美签证,联邦调查局更是成立了专门针对中国的行动小组,以“打击经济间谍行为”。

资本、技术、人员三个渠道全面收紧,即使是此次相对利好的中美“贸易停战”共识中也没有任何缓解中美科技对峙的内容,所有的迹象都显示中美科技脱钩在现阶段已经发展为难以逆转的进程。考虑到中国经济对于外国核心技术的高度依存以及中国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这样的逆全球化事件无疑将造成中美双输、并且全球震荡的后果。

北京和华盛顿对于经济治理模式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分歧—政府到底应该在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市场经济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全球共通的准则?在这样的分歧弥合之前,科技脱钩恐怕将会成为中美经济关系的新常态。

注:本文仅仅代表作者看法

本文编辑徐瑾[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31)
86.1%
赞一下
(5)
13.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