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比特币启示录:从进击到暴走

时间:2018-11-29 08: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徐瑾:比特币为何暴跌,比特币完了么,这对真实世界有何启发?比特币圈内的纷争,也让人思考货币与货币政策的底层逻辑。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几乎在一年之中,比特币经历了兴衰成败,从2017年12月接近两万美元,到2018年11月末跌破3500美元,价格缩水8成左右。除了比特币,其他虚拟货币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媒体报道整个数字市场缩水85%。

历史上,比特币另外还有两次也曾经经历过这一尺度的下跌,但这一次下跌还是有所不同。之前比特币绝对价格不高,玩的人很小众,即使跌幅7成,彼时并未在圈外造成太大影响。这一次却是万众瞩目,币圈从炙手可热变为过街老鼠,混链圈的人也变得尴尬。

比特币为何暴跌

比特币完了么,这对真实世界有何启发?

这一轮比特币下跌,除了对加密货币的监管风声外,从技术层面讲与比特币圈内部自行分裂有关,即所谓的“硬分叉”(hard fork)。在加密货币的行话中,所谓“硬分叉”,就是比特币区块的交易方式发生改变时,业界有没有形成“共识”的话,那么硬分叉就会出现——通俗地说,就会从一条链诞生从两个不同方向的链,这意味着会出现原来觉得数量恒定的比特币会出现自我分裂自我克隆。

与比特币密切相关的“比特币现金”(BCH)的两个阵营陷入硬分叉引发的算力竞赛,相应地分配给比特币的算力减少,引发了比特币价格下滑,进而导致一些矿机退出,形成价格下跌与算力衰减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市场信心崩溃,比特币价格雪崩。

不那么恰当地说,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成存在的平行宇宙,在比特币的世界,却可以同时存在;除了比特币之外,不同替代品可以无上限地涌现。

欲望与信念之争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2018年刚好是比特币诞生十年。这十年,比特币从网络暗流变为主流话题,这几年更是成为投资风口。币圈的纸醉金迷,让原本属于虚拟经济的传统证券业也显得规矩本分得多,堪称搬砖金融民工。

虚拟货币的成功,内核很大程度上是技术革新与自由理念驱动的传奇,是郁金香传奇与镀金热等等泡沫故事的现代翻版——不要误会,任何技术的前身,往往都需要泡沫或者说用钱砸出来,只是能否走出自己的路,最终都需要时间来考验。区块链技术当然拥有未来,但是这一技术合适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仍旧在探索之中。在探索完成之前,任何宣称其必然成功或者必然失败的口号,也只是口号而已,不是先知先觉,是无知无畏。

如果不看暂时的波折,通过这件事,我们如何猜想比特币或者虚拟货币的未来?

比特币,作为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虚拟货币,其出发点在于去中心化,基于以算法保证的有限性作为保证,但是如今来看,这一可靠性大打折扣。技术分歧或者利益纷争引发的硬分叉,无疑降低了虚拟货币的信用,伤害其长期价值。事实上,正是各类数字货币的出现,逐渐让圈内人士意识到,比特币并不具备真正的稀缺性,那种能够比肩同黄金在物理世界的稀缺性——这才是数字货币的真正噩梦。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1)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