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调整对美谈判中退与守的选择

时间:2018-11-23 07: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余智:中国在以补贴为核心的经贸政策方面应大胆退让;而对于美方的强买强卖要求,则应守住,不退让或少退让。

即将于11月底举行的G20峰会上的中美领导人会晤,能否解决双方的贸易争端问题,备受国际社会瞩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双方为此次会晤进行了大量准备。美方宣称,中方对美方的诉求提供了长达400余项的正面答复清单,但在另外关键的4-5项上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

根据媒体报道与推测,中方应允的美方诉求可能包括增加对美采购、降低国内市场壁垒(包括商品与服务进入壁垒)等,而没有答应的美方诉求可能包括取消产业政策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中的补贴等。这一推测,符合今年上半年媒体报道的中方在中美谈判中关于退与守的一贯立场。

笔者认为:从解决中美贸易摩擦核心争端、维护国际经贸合理规则、维护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的多重目标出发,中国政府都应调整对美谈判中退与守的选择,在经贸政策方面可大胆退让,进行结构性改革,而在美方的强买强卖要求上则应守住,不退让或尽量少退让。

一、从解决中美贸易摩擦核心争端的角度看

首先,美方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核心关注与诉求,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从“增加交易”转向了“结构改革”。美国财长姆努钦在今年5月就指出:尽管美方也希望中方增加对美国的商品采购(增加交易),但其关注重点是希望中国改变“不公平的贸易政策”(结构改革,包括降低进口壁垒、降低出口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因为美方认为这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美方相信,只要解决了“不公平贸易”,美国产品有足够竞争力,能够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也就是说,美方的核心诉求不是短期的“治标”,而是长期的“治本”。

其次,中美过去历次谈判未能达成协议的核心原因,在于中方提出的解决方案,重点在于“增加交易”,即扩大从美国的采购清单,而对于美方的“结构改革”诉求则回应不够:只回应了其中的降低进口壁垒部分(包括降低商品进口关税与服务业进入壁垒),而没有回应其缩减出口支持(特别是产业政策补贴)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部分。这在美方看来,是避重就轻、治标不治本,因此难以接受。为了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争端,中方应该直面美方的核心诉求。如果游走于外围,避重就轻,打“太极拳”,估计很难解决双方争端。

总之,既然美方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核心原因在于中方经贸政策,那么为解决双方摩擦,中方最有效地回应就是进行经贸政策调整,而不必接受、或尽量少接受美方增加商品采购的要求,让美方“求仁得仁”,看看这样是否可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如果效果不理想,美方也没有理由再对中国进行指责。

二、从维护合理国际经贸规则的角度看

世界贸易组织(WTO)推行的国际经贸规则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即尽可能减少乃消除政府对于国际贸易的干预:既要减少或消除政府在进口方面设置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也要减少或消除政府在出口方面提供的直接扶持(出口补贴)或间接扶持(生产补贴与研发补贴)。

首先,在进口方面,WTO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允许其实施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贸易保护,但这种优惠应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应该进一步降低贸易保护。今年中国几次宣布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并降低服务业外资进入壁垒,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一国强制它国购买自己产品的行为,明显属于政府干预贸易,完全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因此,对于美国要求中国在某些行业必须购买美国产品的要求,中国完全有正当理由加以拒绝,或者象征性地、尽可能少地接受。是否进口、进口何种、进口多少美国产品,应该完全由中国企业自行决定,不能由政府强制规定。中国在以前的谈判中,在这方面屡次做出重大让步,是不必要的。

赞一下
(134)
75.3%
赞一下
(44)
2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