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企业家应该忠于政府吗?

时间:2018-11-20 07: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余智

近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曾经担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李稻葵在公开演讲中提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家都应该忠于本国政府;理由是企业在关键时刻都需要政府帮助,因此也应该在关键时刻帮助政府;这是国际上的政治与经济常识。

笔者认为:“企业家应该忠于政府”的认知,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错误的,不仅不符合,而且严重违背国际常识,并会对内、对外产生严重消极影响。

一、“企业家应该忠于政府”的认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很显然,李稻葵教授所说的“企业家应该忠于政府”,不是指企业家应该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质疑),而是指企业家应该支持,而不反对政府的政策。

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政策与微观干预政策,要么是为了维护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要么是为了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么是为了支持或限制特定企业的发展。

某一政策对不同企业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反应也可能不同:部分企业可能从这一政策中获益,因而支持这一政策;另一部分企业可能会从中受损,因而反对这一政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的常态。

企业家没有义务只支持政府的政策,而不反对政府的政策。相反地,企业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利益得失,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对政府政策的支持或反对立场,使政府清晰地了解政策的作用效果,并进而决定是继续坚持、修正还是放弃某一政策。

要求企业家忠于政府,也就是要求他们只支持、不反对政府政策,既侵犯企业应有权利,也不利于政府获取准确的政策效果反馈。这可能导致某一政策损害绝大多数企业利益,却因无人反对而得以顺利推行,结果导致巨大的政策效果风险。

政府为企业提供帮助,是政府的应尽职能之一(同时这种帮助不应以损害市场公平竞争为代价)。这种帮助不能成为企业应该忠于、帮助政府的理由,不能以企业只支持、不反对政府政策为代价。企业为国家纳税,从而支持政府运行,是企业为了获得政府帮助而应该付出的唯一代价。

上述论述不仅对民营企业适用,对国有企业也适用。国有企业是政府作为直接所有者的企业,比民营企业的确更有理由支持政府政策、甚至接受政府的直接指令,政府甚至有权力要求国企这么做。

但国际上公认的国企“竞争中性”原则(中国政府刚刚表态接受)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国有企业只有在提供公共产品时,才应该接受政府指令(即忠于政府)与特别扶持;在从事一般商业活动时,则不应该如此。因此,根据国际规则,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也没有忠于政府、支持政府政策的义务。民营企业家更是如此。

上述认知还可以从企业家推广至公民。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根据某一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是收益还是损失,来决定自己是支持还是反对政府的某一政策。公民只有纳税义务,没有忠于政府、支持政府政策的义务。相反,政府却有从总体上忠于公民的义务(即忠于公民的整体利益)。

二、“企业家应该忠于政府”的认知违背国际常识

在所有的民主制国家,企业家不必忠于政府、不必支持政府政策的认知,不仅为官民双方普遍接受,也是现实常态。企业家公开反对政府政策,是非常司空见惯的现象。

赞一下
(3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