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是所有人关心的全球话题。尤其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如何解困,更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久前暗示,中美两国可能就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好消息还有,此前中断的中美外交与安全对话11月9日在华盛顿召开。
虽然双方在南中国海、台湾等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两国在“坦率”的对话中,确认两国必须保持密切的沟通,管控好两军舰船和飞机在特定区域可能发生的意外冲突。此外,美国强调它不会遏制中国,中国则明确表态不会取代美国。
有趣的是,白宫贸易事务顾问纳瓦罗警告华尔街不要插手中美贸易谈判,直指华尔街和高盛的大佬在替中国站台说话,指责华尔街“这么做没有好处”。这显示了美国内部对华贸易战的分歧与矛盾。尽管如此,特朗普强调中国已经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似乎在暗示中国在重大问题上向美国做了让步。
中美“好”的互动,是给即将在阿根廷上演的“习特会”营造良好氛围,还是中美在贸易上握手言和?最可能的是,中国或变得更加谨慎,对美国“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但是,中美无疑迎来化解贸易摩擦的良机。
中国愿意让步,同美国达成和解,但显然不是无原则的,譬如放弃“中国制造2025”。但是,中国也了解美国的政情和国情。从本次中期选举的情势看,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依然得到美国本土白人的坚定支持。自由主义和持全球化立场的美国人,基本集中于东西海岸地区。
美国的政治版图,也体现在美国地理地图令人愕然的“红蓝对比”中。其中,广阔的“红色地区”——内陆州支持特朗普,东西海岸微弱的“蓝色地区”才是民主党的势力范围。在此情势下,中国对中期选举后的期望落空。
“红色区域”也被特朗普激燃起民粹主义的熊熊火炬,“美国优先”成为特朗普式“爱国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此意识形态下,从华盛顿到各大智库再到主流舆论,曾经的知华派都寂然消声,不敢发出对华理性的声音。这在新加坡举行的“彭博创新经济论坛”即可洞悉美国精英社会的变化。
在该论坛上,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强调,如果美国和中国未能解决战略分歧,两国之间的“经济铁幕”将降临,然而美国孤立中国的同时,也在孤立自己。这位近年来最著名的知华派似乎还保持了一定的理性立场,但是他话锋一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中国不够开放。显然,保尔森也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主要责任在中国。
出现在该论坛上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表示对中美两国解决贸易摩擦持“乐观”立场,但观察家不会忘记他之前给特朗普政府出的“馊主意”——联俄抗华,虽然他事后否认曾这么做。
毋庸置疑,基辛格也好,保尔森也罢,他们虽然曾经对中美关系有过建设性贡献,但政治家的身份使他们摆脱不了现实政治的迷思,也不能客观地从第三方的立场,去审视当前的中美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从美国利益出发,所以对华偏见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