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中美改善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

时间:2018-11-09 07: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郑浩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日前曾三度表示“期待”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年内访美,如今即将成行。在当前中美关系大局充满分歧、矛盾、斗争和挑战之际,魏凤和此次美国行,究竟上演的是“鸿门宴”还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中外舆论在分析当前中美关系不断交恶原因时,大都归咎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内政外交核心理念,以及由此而生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倾向严重的各项政策。特朗普推行过于强调“美国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让美国近30年来无论是共和或民主两党执政期间的对华“竞争、合作与遏制”政策,几乎发生了颠覆性逆转。

美国现任政府中保守势力更试图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极致化”,在战略层面的对华基本意图,已从相对简单的“重商”转变为“敌视”;而副总统彭斯稍早前的讲话,已经把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全盘托出,这似乎也让北京在猛醒之余,更提升了对华盛顿的警惕。

在当前,如何确保中美两军不发生重大误解误判、确保即便在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出现激烈博弈情况下,也不至于导致在安全领域发生直接冲撞,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涉及世界的稳定与安宁。

笔者认为,为确保中美关系严守底线、不触红线,魏凤和此次访美实属肩负重大战略沟通使命之旅。“对话不对抗、亮牌不亮剑”应该是基本原则。当然,在与美方展开华山论剑之前,这其中还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第一,要改善中美两军关系就必须首先搞清楚,各自政策背后的“战略意图”究竟为何?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如果双方把对方的战略意图看清楚、弄准确了,应该就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了,也就知道如何通过沟通解惑释疑了。

但是,试图全面、准确和快速地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也是异常困难的事,因为通常竞争对手不愿意、也不太可能把战略意图透明化。当然,在大国之间交往过程中,相对明确地制定交往政策并清晰地阐明政策意图,也并不罕见。例如,在小布什时期担任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曾致力于对华关系改善。

2005年9月他提出著名的“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对华关系新理念,主张对华应采取积极务实态度,把美中两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纳入政策考虑中,并指出“美中两国是国际体系中两个重要利益攸关的参与者,双方应共同承担国际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利益攸关方”得到了小布什支持,即便是对华政策“鹰派”人物的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在2006年6月初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上强调,美中是“非常重要的利益攸关方”。

2009年年初,时任奥巴马政府常务副国务卿的斯坦伯格,提出了对华政策的所谓“战略再保障(Strategic Reassurance)概念。用他的话说,重点就是“美国与中国保持合作时,需要加强彼此互信。我们并不期待两国建立排外的伙伴关系,而是希望凭借战略互信,在与其他国家协同合作的广泛事务中,能够坚定地相互合作。”

但在奥巴马第二任期间,由于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大大提升,美国提出必须利用“巧实力”平衡美中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当奥巴马于2011年11月APEC峰会上正式提出美国对外政策全面转型,把战略重心转移至“充满活力、但又极具挑战的亚太地区”后,2012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帕内塔宣布,五角大楼将在亚太地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Asia 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其目的是在消除美国亚太盟国长期战略忧虑的同时,从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等各个方面遏制中国发展,以此维持地区各种实力相对均势并确保稳定。

对中国而言,针对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调整,北京也依据具体情况提出对美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hip)主张。

这项主张,是在2011年4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提出中美需“建立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中领导人访美首次提出,中美两国应建立“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

赞一下
(9)
25.7%
赞一下
(26)
7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