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发现世界的发展远远不只是经济发展那么简单,历史遗留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开始切实产生重要影响。进入政治长周期的国家在冷战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都纷纷看到,历史的前进路线并没有按照人们乐观设定的路线前行,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族群冲突、周边环境,互相纠葛,线索众多。
原本雄心勃勃,甚至要通过共同宪法的欧盟,受到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左绌右支,对核心国家德国来说,需要一一面对,默克尔近来年的一些举措虽然产生太大效用,但总体堪称得当。
俄罗斯在地理面积上是庞然大物,但一方面与近邻欧洲国家矛盾日多,另一方面经济上的虚弱疲态渐趋彰显,好在外交上风格凌厉的普京,必将继续让俄罗斯维持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
土耳其身处中东,周边是疲战多年的叙利亚,还有影响恶劣的伊斯兰国组织,国内库尔德人问题长期困扰,也经常爆发恐怖袭击,埃尔多安对这些问题的强势应对,得到不少土耳其人的赞同。
日本的经济泡沫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破裂后,经济持续低迷,影响深远,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就剖析日本社会结构、社会心理都因经济低迷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安倍的经济思路能够使日本经济向利好方面发展,这对日本来说是一种相当难得的转变。
再看印度,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民主的国家,一方面内部治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种姓制度遗留造成的社会等级隔阂,官员贪污腐败引发的民众反感,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等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在尼赫鲁时代就定性为不能做二等角色,要做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其外交布局也显得至关重要。目前莫迪在内政上改革措施频出,外交上动作不断,在印度人看来好像这个国家正在变得“有声有色”。
历史原本复杂。在当下,这种复杂性正通过多个方面集中展现,这也使很多人感到没办法再想当然地觉得国家一定会走向什么路径,一定会达成什么目标,多种因素的纠葛、博弈和不确定性是切实摆在眼前的。
面对复杂性造成的不确定性,人们需要有一定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就是国家的稳定性,既包括政治稳定也包括政策稳定,因而政治长周期出现了。一种民意推动的政治长周期,目前看来是结果,但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也许会是新的历史转变的成因。
作者是中国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
威权体制下的政治长周期要么靠个人崇拜,要么靠军事强压,要么靠政治管制而存续,但当下的这一波政治长周期则基本上都是民意的表达,是民众用自己手中的选票主动推动政治长周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