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
欣逢双十国庆来探讨目前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对中华民国的认同问题,颇为弔诡与尴尬。然而,恰恰是这种暧昧不明的认知,导致国家愿景与战略生存目标散化与冲突。
长期以来,国、民两党在国家认同、统独主张歧异,这形塑两党难以调和两岸终极状态目标分歧,而目标分离也就产生南辕北辙的两岸政策思维及主张。
民进党自建党后,对于台湾是否已经独立、中华民国是否主权独立国家、国民党政府是否外来政权,纷纷扰扰。
即令已经完全执政,虽宣称承认中华民国,然而这个中华民国已经是“台湾化”的中华民国,国民党及大陆当局大致认为这是被“阉割”后的中华民国,“借壳佔用”“名为中华民国、实为台湾主体”,甚至是台湾独立。这样的中华民国还是最大公约数吗?
首先,蔡英文执政前后,对中华民国有不同表述。执政前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是外来政权、认知中领土有淡水河没有长江与黄河;民进党在《公投法》及《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均纳入“两国论”涉及主轴。
但在总统大选中及取得政权后,提出依据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处理两岸关系、维持两岸现状主张,后宣称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且宣称维持现状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对抗、不会屈服,两岸政策作为信守没有意外、可预测性、不挑衅准则。
其次,蔡政府释放诸多善意,并未符合中国大陆的期待。相对于陈水扁执政后一年三个月,因断交诺鲁而暴冲提出“一边一国论”;蔡英文执政后两年半断交五国,仍信守维持现状承诺,没有政策暴冲而成为“麻烦制造者”。
对中国大陆的外交压制与军事威胁,蔡英文政府仍然坚持现状维持及“新四不”政策。蔡政府官员中不断表述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及两岸协议不是外交协定、回归双方宪法处理两岸关系、同属中华民族。但上述说法皆非来自蔡英文,而是部长层级,有善意未达标。
再者,民进党虽逐渐认同中华民国,但两岸最终状态并无确定。建党时,各方政治势力基于共同反对国民党威权党国体制目标,党内派系多元且有统派势力与主张,包括主张联邦、邦联、国协之说。
即使主张住民自决,仍有维持现状、独立及统一主张选择,维持开放多元国家目标主张。然而1991年通过《公投台独党纲》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多元性国家选择走向单一封闭。
为2000年总统大选,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承认中华民国,这是“认识论”断裂或跳跃。
行政院长赖清德是首位公开宣称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并将“务实台独”等同《台湾前途决议文》主张,认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隷属”,变更独立现状应由公投决定之。
换言之,两岸终局状态决定于“统一公投”而非“独立公投”,又重新回到统一是“选项之一”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