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慕媛:中国大片的跃进

时间:2018-10-21 07: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梦远册

中国大片要走出国门,与好莱坞在国际市场上一较高低,自然需要切合各地受众的观影口味,对应人心所向的审美标准,以及判断是非好恶的普世价值,才能实实在在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电影票房近期因为大片得尝巨利而高歌猛进,影视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振奋情绪。

所谓大片是相对于过去长时间以来,中国国产片(以下简称“国产片”)小制作、小成本、小取向的规模而言,也就是胸无票房大志的小投入,很多戏一拍完直接入库房,因为找不到戏院放映。这占了国产片七八成以上数量,也就是庞大市场仅靠一二部大片救市。

及后中国逐渐开放影视市场,2009年开始允许中港合拍片在大陆制作放映。渗透香港专业制作元素、“面向市场”的中型、大型合拍片陆续开拍,吸引大批香港影视导演及演员北上;同时随着大陆电视节目在文化、娱乐、大脑、形体等内容展开全方位大比拼,前景大好,终于形成影视制作领域港人“回归”的大热潮。

加上中国急切要壮大自身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来抗衡好莱坞入侵,于是全力充实各项基础设施,包括扩建影院银幕。根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中国去年新增银幕9597块,总数达到5万零776;而美国全国影院主协会的数据则显示,美国银幕数量为4万多。中国对影视产业硬体设施的投入,如同对其他主要国家建设一样重视。

影视产业的热络,也跟钱潮密切相关,它最懂得跟随国家政策的走向,觊觎世上最庞大的单一市场。这钱潮脉络的顺序,可从房地产热潮、艺术品拍卖天价,到如今投入电影制作的正当管道,及来历不明的大资本流向,看出究竟。

如果整理一下投放到市场,承载国家意志的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从样板戏、主旋律、宣教片,直到今天张扬的个人英雄主义、社会深切评判、弊端层层剖析、现实诚恳反思,以及幽默嘲讽、奇思狂想等等作品的涌现,可谓短短数十年里“社会主义”国度的长足进步。中国影视作品的主旨、题材、课题、角度,甚至思考方式,一直是主创人员在审查与表达的两难之间走钢索,彼此都在摸着石子过河。

个人英雄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度是个负面词,但面对好莱坞长年熏陶的观影习惯、包揽全球的票房强势,中国电影与狼共舞了这么多年,渐渐也悟出了道理,决定采取以夷治夷,全面突出英雄尤其是救灾救难的国家英雄,取代旧式的集体和集体主义,并在绚烂景观及前沿技术的浓妆重彩包装下,透过《战狼II》船坚炮利及血肉横飞,打开了一条中国电影的血路。

赞一下
(3)
17.6%
赞一下
(14)
82.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