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华府遇佛系北京 中美谋划博弈新局(2)

时间:2018-10-16 13: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与此同时,华府近来一连串动作也透露出特朗普的焦急。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特朗普本希望近来的“贸易成就”可扭转其低民望。不过,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其支持率仅从9月中旬的42%上升到如今的43%,尚未超过误差范围;以此趋势,共和党在众院选举中仍将面临惨败风险。

此时加紧对华施压,一方面可以转移大法官任命事件带来的社会争议;另一方面也趁热打铁:即使无法令中国就范,也要制造出“中国让步”的印象,为民望加分。

回想不久前的联大一般辩论,当时的特朗普将联合国会议厅当作竞选演说的舞台。无论是夸赞自己一年来的执政成就,或是痛斥中、俄等“修正主义国家”威胁世界和平,强调美国霸权的优越,在不少人看来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伎俩。

通过塑造“美国已做回霸主”的印象,唤起美国民众对列根时代的回忆,强化“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氛围。在这一轮“美国复兴”的热潮中,特朗普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也将转变为中期选举中的选票。

然而,特朗普的急功近利,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失去方向。彭斯选择哈德逊研究所这一保守主义倾向明显的智库作为政策宣誓平台,似乎预示保守派精英已将特朗普政府绑上其对华议程的战车。主张温和措施的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也似乎被排除出中美关系的决策圈。

本报上周刊出的《特朗普对华全面出击 抢十年窗口期》一文中亦提到:美国的鹰派已把握政治上的主动权。相比起获得贸易收益,国安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与贸易代表的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更关注的都是“美国霸权”的维系。这些具备战略考量的保守派精英并不急于短期成果,也能平衡特朗普的急躁情绪。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0日,前纽约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展示一张选民登记表格,宣布将重新加入民主党。在民主党内自由派日益强盛的当下,不少分析都认为他旨在成为党内中间派核心,为2020年总统大选铺路。

而在几日前,彭博新闻网刚以头版专题的大阵仗,报道“中国国安部门在SuperMicro生产主板中安装间谍芯片”,虽真伪难辨,却足见彭博现阶段的对华立场。

中期选举后 美国对华势更强硬

不只是彭博,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跨党派的“政治正确”。今年5月,特朗普决定“以高额罚款,换取出口禁运”,放过中兴集团时,便有32名民主党参议员联署要求特朗普撤回决定,更批评他“不顾美国劳工及国家安全,以中国利益为先”。

9月,国会两院更大比数通过《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包括加强对台军售及鼓励美军参与台湾军演等,均是北京眼中“踩红线”的条款。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民主党接近采取“逢特必反”的焦土政策,唯独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成为例外。参议院中,共和党籍的卢比奥(Marco Rubio)、科宁(John Cornyn),与民主党中坚沃伦(Elizabeth Warren)、党鞭舒默(Chuck Schumer),乃至资深参议员莱希(Patrick Leahy),在多项涉华法案上密切合作。

美国政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与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炮火一拍即合,蔓延美国政坛。

可以预见的是,在共和民主两党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无论中期选举结果为何,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不会受太大掣肘。而由于早前特朗普及彭斯相继指控“中国干预美国选举”,中期选举中失利的一方,更可能将中国视为“替罪羔羊”,加紧围剿。另一方面,选举期过去之后,白宫在对华施压时可能会更加稳健,同中国“斗长命”。

中美结构性矛盾并非一夕之间形成,自然也不能在短期内解决。随着美国政界逐渐形成“反华共识”,中美对峙的趋势也将持续一段时间。除了北京政府的处变不惊,中国民间也应做足准备,面对下一阶段对华态度更为强硬的美国。

撰文:卓朋序

来源:香港01网站

赞一下
(131)
79.9%
赞一下
(33)
20.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