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源: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重构医患关系

时间:2018-10-16 11: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缓和医患矛盾最迫切的是做好沟通工作,专业人做专业事,非专业人信任专业人,才是正常社会应有的状态。

上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被产妇家属殴打的视频曝光,让敏感的中国医患关系再次受到关注。事发今年9月22日,产妇孙某的丈夫郑某宇因医院不同意产妇剖宫产的请求,在当面与妇产科医生交涉过程中,动手殴打三名医生,产妇女儿随后赶到,挥拳伤医。伤势最重的医生郝英东眼眶骨和下颌骨骨折。

10月13日,北京西城区警方发布公告称,殴打医生的产妇丈夫郑某宇已被刑事拘留,其女郑某蕊虽有打人行为,但考虑其为在校大学生,并已认真悔过,且取得被打医生谅解,已被取保候审。此外,涉事医院、孙某女儿所在首都师范大学,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均对此事发表声明,表明立场。

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这起北大医院妇产科伤医事件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或是因为北大医院的名气,或是现场视频展现的暴力程度让人愤恨,亦或是事发妇产科,关系母女两人安危,自然会引来诸多关注。

但笔者认为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个人自主选择权遭到挑战,甚至被剥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判断,如何应对沟通。厘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解决当下难以缓和的医患矛盾,更是培养理性思考能力,降低整体社会不信任度的重要一环。

与很多暴力伤医的起因一样,这起事件源于医生拒绝按照患者的要求行医。根据公开报道,这名二胎产妇要求剖宫产,但院方在评估后以“未满足剖宫产指征”为由,拒绝了产妇要求。随后,产妇丈夫试图与医生沟通,得到相同回复后,动手殴打医生。

个人选择权被剥夺,对医学的无知,以及对医院、医生的不信任,酿成了这场悲剧。

首先,讨论的前提是,无需指责或猜测产妇要求剖宫产的动机。从公开信息中,笔者没有找到相关信息,但笔者认为,虽然产妇丈夫动手伤医不对,也不能从现有信息指责产妇的要求。每个产妇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这名产妇或者有自己不好的经验,或者医院沟通不到位,或难以忍受疼痛等等,我们应该完全表示理解。

就拿无痛分娩技术来说,根据中国新闻网去年11月份报道,该技术在中国普及率仅为10%,而美国以达85%,很多产妇愿意出钱,医院却提供不了服务。单单这一点让众多希望自己分娩的产妇望而却步。

所以,我们可以讨论如何提高无痛分娩普及率,甚至可以质疑医院的沟通过程是否完善,有效降低了产妇心理压力。

剖宫产要求被拒,对于一个即将生产的产妇来说,在精神上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产妇也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对服务被拒绝自然会有抵触情绪,就比如一个人去餐馆吃饭,却被告知厨房拒绝为其做菜,心情可想而知。

但深入到第二个层面,也就是医学知识的专业性时,患者对医学的态度值得反省。医学是艰深和精密的科学,看看几本医学生书籍的厚度,想象人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就不难体察。所以,医学对普通大众来说,存在极其明显的壁垒。

任何一个医学结论的得出,任何一种药物的上市,手术方法的推广,都需要大量的理论、实验论证,既花钱又费时,因为事关人命,不敢有半点差错。所以,医生针对包括产妇在内的任何患者所做出的治疗方案,都是站在前人和自己丰富经验和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做出,所以普遍来说,医生越有经验,其结论越是准确。

此外,从动机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没有故意做出错误诊断和治疗方案,来故意危害患者的动机(尤其是在各种医疗记录相对完善的如今),这无论是对医生自身、医院,还是对患者及其家人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从笔者个人的经验来说,面对医疗问题,我愿意承认我是无知的人。所以,在不打破我对基本常识理解的前提下,我愿意支持医生做出的治疗方案,并尽最大可能说服家人。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自己做好浅显的研究,查查一些普及性资料,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对与医生沟通会有很大好处。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