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文:“天下三分”亚洲须“抱团取暖”(2)

时间:2018-10-15 07: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然而,在其到达高峰时,不仅制造了全球化边缘地带的政治动荡,如美国发生南北战争、中国清朝以及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的解体,在全球化的中心地带,英国所建立起来的庞大的殖民体系,也在全球化中被反噬而分崩离析。

19世纪一度被英国霸权“合”起来的世界,到了20世纪上半场叶又“分”了,当时迭出的各种政治乱象,与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可以很好做出对比。

从英国当年主导的全球化的崩溃,和当前随“逆全球化”思潮而生的各种政治混乱中,可以感受到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中国谚语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政治学逻辑,那就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必然会产生对治理的需求,而人类对自身的治理,却总是有难以逾越的限度。

就经济全球化来说,乃是全球性的经济整合,必然与主权国家林立的政治现实相冲突,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是政治全球化,也即在存在一个有效的世界政府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重组和利益落差,包括“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不相协调,才有可能被化解。

而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显然今天还不可想象,联合国仅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议事机制,并没有类似于国家的强制性主权权力。

在美式全球化退潮时,区域化正在成为替代选择。在这一轮新的“分”的浪潮涌起时,亚洲国家必须以上一轮全球化进程中、因为处于全球化的边缘地带而陷入政治动荡的经历为鉴,防止在全球化中心地带的保护主义兴起时,再次给亚洲输入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

作为应对,亚洲必须居于“三分天下”之“一”,域内国家要主动推动区域经济整合,实现更好的政治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自保的同时,还以亚洲为动力,推进全球化的更新版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区域化为新选择,并不意味着就是“逆全球化”,而是全球化将以新的方式集结待发,它并非只能有一个动力、一种模式,而可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动力、不同机制和模式。区域化并不排斥全球化,前者的自然延伸是后者,而且要以后者为补充,只不过在优先性上,前者要高于后者。

所谓“逆全球化”,不过是美式全球式的终结。当以亚洲的区域整合为基础、以此为动力的全球化开启时,必须以过往的英式和美式全球化为前鉴,懂得其限度及必要跟进的政治安排,以防全球化再度超过其政治适应度。

作者是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最近30多年间的新一轮全球化,是以美国为动力、相关机制也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时至今日,美式全球化在到达其顶点后,也正在走向其终点。在“合久必分”又显示出其“魔咒”时,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是否其实有其限度或适应性?

赞一下
(27)
69.2%
赞一下
(12)
30.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