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从官方、学界到民间,很多人都在谈论1985年美国与日本等国签订的《广场协议》。多数人都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针对日本崛起的“阴谋”或打压,日本接受《广场协议》是巨大错误,是导致日本1990年至2010年经济低迷(所谓的“失落的二十年”)的罪魁祸首。
中方要防止重蹈日本当年接受《广场协议》的“覆辙”。前不久,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甚至公开声称,美方不应指望中方签订《广场协议》。
笔者认为:中方人士对《广场协议》的认知存在很大误解;《广场协议》不是美国针对日本的“阴谋”或打压,日本过去20多年的经济低迷是《广场协议》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广场协议》既是合理的,也对签署各国包括日本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中方不应基于对该协议的错误解读,决定自己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基本立场。
先谈为何《广场协议》不是美国针对日本的“阴谋”或打压。1985年9月,美、日、英、法、德(联邦德国)等西方五国的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酒店签署《广场协议》,以解决当时美元对其他四国货币的币值高估,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问题。
这一协议的产生有其特殊背景。1970年代美国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为了克服通胀,1979年美国联邦储备局启动了加息措施。这导致了美元对其他四国货币的大幅升值,1980年至1985年期间总体升幅达50%。美元大幅升值给美国带来了巨大贸易逆差。
同时,日本作为经济大国,长期执行出口导向型战略,也令美国逆差状况进一步恶化。1980年美国经常账户还是顺差,到了1985年逆差占GDP的比重接近3%。
为此,美国当时的里根政府对其他四国施压,以解决美元高估和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问题,最终促成了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
协议中,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均对美国有所让步,但日本的妥协最大,包括:对外国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刺激内需包括私人消费和投资;监管松绑以充分发挥私营部门活力;缩减财政赤字与产业补贴;就日元汇率执行灵活的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市场和日元汇率自由化。
其中,通过最后两点实现日元对美元升值是核心内容。《广场协议》快速解决了美元高估问题,美国逆差问题也迅速好转,到1991年甚至恢复到顺差状态(当然后来又由于其他原因逆转)。
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广场协议》是西方五国共同商讨签订的,是多国“阳谋”,而不是美国专门针对日本设计的“阴谋”;第二,该协议也不是为了打压日本或其他三国(英法德)的发展,而仅仅是为了解决美元高估与美国贸易逆差过大问题。
其次,导致日本经济低迷的是《广场协议》之外的其他原因。尽管中国有很多人认为《广场协议》及其所带来的日元升值,是日本后来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但日本国内主流观点并不这么认为。
理由是:第一,《广场协议》的签署国,除了美国、日本以外还有三个,但签约后只有日本出现严重经济停滞,而英、法、德没有;第二,《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1985年至1987年期间升值幅度超过50%),并未造成日本金融市场动荡与经济停滞,而日本经济停滞发生于1990年之后,与日元升值没有必然联系。
在日本主流社会看来,日本政府在协议签订后,面对经济形势变化,决策接连失误,才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由于担心日元过度升值损害日本出口竞争力并拖累经济,日本政府通过放松信贷维持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