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如何看待中小企业倒闭?

时间:2018-10-11 09: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周浩:宏观数据相对平稳,微观感受却叫苦声不断。宏观紧缩过程中,现金流较差和管理不够健全的企业易受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新一轮放缓以及去杠杆的持续,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消息在网络平台不胫而走。一般而言,以中小企业为样本的财新PMI指数被认为是相对比较直观反映中小企业健康状况的指标,这一数据今年以来略有下滑,但一直保持在50的荣枯线之上。与此同时,财新服务业PMI指数则较为波动,但绝对水平在今年的表现并不差。

问题也因此出现,宏观数据表现相对平稳,但微观感受却是叫苦声不断,这要求我们做一些更加细致的分析。按照笔者的经验,在一轮宏观紧缩过程中,现金流较差和管理不够健全的企业往往容易受到冲击,中小企业中集合了这两种症状的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多,同时,中小企业的系统性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受到政府的保护也较少。两者叠加,所以也容易出现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说,信贷紧缩是一轮宏观调控的典型特征之一,而相对脆弱的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冲击,事实上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正常方式。事实上,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出清”,宏观调控也不会真正达到效果。

从各类媒体报道中,笔者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本轮寒潮中,被冲击得较为严重的是过去几年火爆的互联网和新金融概念企业。这些企业在过去数年处于“风口”,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加追求规模,忽视了盈利能力和对现金流的管理。而一旦企业无法获得融资,往往就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当然,简单的叙述难有说服力。囿于数据,我们只能另辟蹊径,来看看不在“风口”上的企业在过去几年的表现,看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结论。

笔者选取了在A股上市的钢铁企业作为反向研究的样本。钢铁行业一般被认为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行业想象空间很小,在很多风险投资人看来并不“性感”,同时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长,回报期也相应较长。那么这些企业在“去杠杆”为代表的宏观紧缩过程中的表现如何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

首先看盈利能力,如果以ROE来计算,A股33家上市的钢铁企业的ROE中位数在过去几年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在2015年,ROE中位数为-7.2%,而在2016年和2017年则分别回升到了5.5%和11.8%。毋庸讳言,两位数的净资产回报率在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是非常“性感”的数据了。而仅在数年前,市场还在嘲讽“卖一吨钢的利润还买不了一个冰淇淋”。

接下来我们来看总资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33家上市钢铁企业的资产总和为1.72万亿元人民币,平均值为522亿元,而中位数仅为250亿元。其中资产总量最大的超过3500亿元,而最小的仅为25亿元。这样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钢铁企业的规模有非常大的区别。

从时间序列上来看,钢铁企业的资产总量在2012-2015年之间保持着相对平稳的态势,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了9%,与总体盈利水平同步上升。但从中位数来看,反而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2013年钢铁上市企业的资产总量的中位数为305亿元,而到了2017年则下降至250亿元。这

样的一种“下沉式”的表现意味着头部的大企业变得更大、数量也更少。换句话说,钢铁行业存在着整合和兼并的趋势。

赞一下
(3)
21.4%
赞一下
(11)
78.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