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论:新冷战 全回归 远西方(2)

时间:2018-10-10 08: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彭斯演说内,针对中国的重点不再是物质生活,而是个人自由,宗教、新闻和学术自由,文化审查等涉及软实力和意识形态的范畴。正如他说,苏联垮台之后,美国认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自由国家……不仅仅是经济,更是政治上,希望中国尊重传统的自由主义原则,尊重私人财产、个人自由和宗教自由,尊重人权。但是这个希望落空了”。

晚清以来,中国的改革向有“体”、“用”之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在技器层次上学习西方,“精神文明”则继续维持中国的一套。

中国过去40年来的改革,邓小平所说“要一手硬、一手软”,也是指市场经济要学西方,但“马列毛”不能丢,中国不会搞西方式民主,而是搞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美战火将烧到更深层议题

这种“体”、“用”平衡的手法,令中国避开了西方在“八九六四”之后的制裁,也避开了西方世界试图施加对中国发展的压制。美国现在挑战中国的,是过去这套“二分法”不能再继续下去,既然要西方体系的好处,就要同时接受西方的价值观。

可以预见,中美这场持久战的战火很快会从贸易蔓延,一直“烧”到中国的体制、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更深层的议题。美国发出的信息是:如果中国不这样走,西方世界对她的接纳就会“到此为止”。至于美国的对策,就是另起炉灶,建立另一个真正属于“西方”的新体系。

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另结新贸易协议,虽未明言,但针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意图很清晰。美墨加协议之后,美国准备跟日本、欧盟也另订自贸条约,目的很清楚,都是要绕过中国,针对北京,另建一套新体制。

冷战年代,中国并非西方阵营一员,对外唯一窗口只得香港,全国经贸几乎都循香港进出,造就了香港的经济奇迹。

而香港与西方打交道,并不以“体”、“用”之见为限,香港对西方的价值体系非常受落。这种“异化”现象,被不少内地评论家视之为“殖民地情结”,是“未完全回归”的现象。

跟西方说再见 或是香港未来任务

最近《金融时报》驻港主编马凯(Victor Mallet)的工作签证不获特区政府续期,闹出一场风波。而这场风波的最大启示,是香港不能再以“窗口”角色自订标准跟西方国家打交道——对付西方国家“干预”,维持国家安全,香港必须紧跟内地,不容有任何空间!

现在特区政府自上而下都拒绝解释为何不续签马凯的工作签证。然而,如果要警示外国势力不得支持港独,不是应该高调谴责马凯“为港独张目”,故此不得继续留港吗?留有一手,也许是特区政府高层仍未看透香港的“新角色”。

香港从西方世界回归,融入祖国,价值认同必然会有彻底改变。跟西方世界说再见,也许就是香港未来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  作者是资深传媒人 明报

赞一下
(122)
75.3%
赞一下
(40)
2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