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兰:“大国竞争”并不一定意味着熊市来临,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中国的资本流动、外汇储备以及高频增长指标,以判断经济承压迹象。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与中国的摩擦是为了争取更公平的贸易条件,并表示过去数十年来不利的关税税率、国家支持与知识产权窃取已加快美国产业基础的空心化。但是,美国真正意图是不是不仅在于贸易,而是剑指中国的科技发展并遏制其崛起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这股汹涌暗潮从特朗普积极与墨西哥谈判,但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便可见一斑。《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罗斯称为是“修正主义力量”,正计划“挑战美国的力量、影响力和利益”。
区域股市表现低迷,亚洲投资者似乎认为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冲突在11月中期选举前不会达成协议。中美双边关系依然扑朔迷离,即便可能出现短暂休战,但贸易紧张局势仍会持续高企。
随着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日益支持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我们应密切关注特朗普意在遏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这将在未来几年对政策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政策调整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收紧对华政策的时机不太有利。经历多年信贷快速增长后,中国已着手在整个经济领域努力遏制债务上升,并推进去杠杆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中国加强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收紧影子银行,且银行也在核销更多的不良贷款。
这些举措都已取得成效。自2016年初以来,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开始企稳。但目前美国步步进逼的贸易立场可能对此一进程构成威胁。
在经济已需要财政刺激以缓和美国关税冲击之际,继续去杠杆化会加重经济放缓的风险。中国推进其海外战略的能力,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也取决于其能否保持稳健的国内增长。
因此,中国已选择推迟去杠杆化,并通过短期政策调整来确保经济有序放缓。金融监管的紧缩步伐已经放慢,对地方政府融资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管控有所放松,中国央行也向银行体系注入了额外的流动性。
中国还可能通过完善法律框架、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研发能力来加快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些目标也与中国推动创新驱动型增长的愿景相一致。
早期迹象已表明,中国会开放与非美国公司以及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市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渠道,以满足其对高科技商品的需求,并放宽这些国家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准入条件。
同时,这也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往来和外交关系,进一步推动由中国引领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宏伟计划。
贸易关税是否会使得美联储暂缓加息?
今年MSCI全球指数上升主要是受美国股市的支撑,而新兴市场和欧元区面临内部动荡,亚洲股市在中国经济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拖累下步履维艰。2018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的年化增速约在4.2%,为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这为美联储继续渐进加息提供支持,尽管美中贸易摩擦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