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如何解决中国精英的焦虑症?(2)

时间:2018-09-27 07: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如何理解精英的焦虑感?

这些焦虑感是应该被理解的,更应值得相关方面的重视。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党的奋斗目标”,焦虑出现本身就是问题发现的源泉,而问题发现正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在某个侧面上看,本身就是精英焦虑感不断出现、接着不断被解决的过程。

相比于过去,有些焦虑的诉求是40年来一以贯之的,也与中央的要求一致,如对个人安全感的保护、深化改革的目标等等。但不得不说,焦虑的程度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过去呼吁个人安全感,主要在于人身安全、生存底线,而现在主要集中在财富与社会地位;过去的改革诉求,主要是“只要改”即可,现在的改革诉求,则必须是“改得好”才行。精英层预期的提升,是目前焦虑感上升的重要背景。

另一方面,当下精英的有一些焦虑感则是过去所没有的。

十多年前,人们未曾想到房价会增长数倍,企业经营贷款相对容易,“炒房”、“炒股”、“炒茶”、“炒字画”动辄赚数倍、数十倍,“粗放发展时代”的现象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一旦回归“新常态”,肯定会引发不适应。诚如有人感叹,“暴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靠“炒”而生财、靠“贷”而牟利的年代已过去。一些私企找不到新的盈利之道,与国企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下风,产生的焦虑感也是过去所少有的。

与此同时,全球化五百年来中国第一次系统性、理论化、全方位地提出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让知识、思想与理论储备不足的社会精英产生了对未来的迷惘,让习惯“搭西方顺风车”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与其说一些精英在焦虑,不如说是中国人集体对“如何当全球强国”的经验缺失。

不得不承认,由于近年来扶贫、环保以及反腐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共享经济”形成的社会服务均等化,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正在出现相对缩小的趋势,相当多的普通老百姓幸福感是有提升的。但糟糕的是,精英层的焦虑情绪被互联网尤其是微信朋友圈、新媒体公号等放大后,正在像传染病那样向全国传播,形成金融市场的整体悲观,也正在蔓延至普遍老百姓的生活中。

21世纪互联网“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万一这种情绪失控,对中国社会治理造成的冲击可能是颠覆性的。对此,中国决策层需要防范这种情绪的串联、共振,制订更周全的预案,以及缓解情绪的高招。

如何缓解精英的焦虑感

无论从历史规律,还是从全球现象的角度看,精英群体普遍是对国家发展最充满焦虑感。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曾全方位剖析,实现基本生活需求后,人们容易渴求地位,引发势利倾向,个人过度期望,崇拜更成功者,讨厌一些制约因素等五大因素诱发焦虑。德波顿的最终结论是,“治疗身份的焦虑并无灵丹妙药。”但那显然是西方社会逐渐进入后现代阶段的无奈与沮丧。对于现代化尚未完成的中国而言,缓解焦虑,还是有一些管用的解药。

第一,要让五年多来提出的诸多改革措施,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医疗、教育、税收、养老、法治等与每一位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改革,真正惠及政策应覆盖的应有人群。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有“壮士断腕”式、对政府自身的突破性改革。比如,彻底裁掉一些无用的行政部门,彻底让一些民众呼吁多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入学难”、“看病难”得到了实质缓解,让民营企业家的税收得到实质减少,等等。

只有这样的“实质”改革,才能在全国普遍产生“提气”与“欢呼”效应。类似的改革,不在于说尽好话,关键是办些实事;不一定需要太多,一两项真正到位足矣。只有这样,社会焦虑感才会得到大缓解。

第二,要有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国力报道。经过40年发展以及频繁国内外的交流,加之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国民心态已日趋成熟与清醒。国家发展是什么样,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国民能接受政策的暂时失败与反复,却难以接受掩耳盗铃的欺骗与蒙蔽。真正的自信在于成绩的客观总结与对不足的真诚汲取。真诚是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最好方式。

中国人,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比世界多数国家都更能理解本国发展不易与艰辛。政府应善待并利用好这种民众的理解之心。虚心地接受批评,虚心地向世界各国学习优点,让民众看到政府不断求新、求变、求进的努力,社会焦虑感也会得到缓解。

第三,要在全球治理中要防止“大跃进”,在各项对外合作上取得实作为、巧作为,既不要给一些欠发达国家以“中国钱多”的幻觉,也不要给发达国家以“中国欲取代”的错觉。

中国“走出去”,是必然趋势,但需要循序渐进。中国全方位开放,也是必然趋势,但需要内外统筹。对外传播要昂扬而不张扬,自信而不自傲。要让更多成功的“走出去”故事透明化、真实化、感人化,真正激发中国人进入“全球公民”时代的骄傲感与自豪感。

总之,这一轮的精英焦虑感是一次中国崛起真实度的社会检验,也是一次全民心理成熟度的触动。它正在检验近年来中国发展的成绩与不足,也在触动人们沉思“新时代”下中国未来发展步骤与节奏。相信焦虑感的缓解,将再一次推动中国的前行。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

赞一下
(302)
85.3%
赞一下
(52)
1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