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平:不要民营企业那还搞什么改革开放

时间:2018-09-14 11:0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近日,对民营经济的忧虑又起。9月13日,人民日报评民营经济称“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并呼吁“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家群体更应该不为流言所动,相信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民营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突显。而同时,借助各种优势,国资得以不断壮大。单是上市公司层面,根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发生高比例股权转让,引入国有资本。在已经完成的9个案例中,国有资本共出资超过62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对此,公众甚至出现“国退民进”的情绪性恐慌。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上述现象?又如何切实保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财新记者采访了曾深度参与深圳改革的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近年来,国企改革以及民营经济发展也是张思平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国资相对于民企的优势更加突出

财新记者:近期,国资大规模接盘民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哪些背景?

张思平:上市公司之间的重组、整合、收购等,是较为常见的市场行为,无论是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入股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收购民营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收购国有企业,都属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运作,也符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要求。但是,最近出现这种情况,又有着比较明显的背景和特殊的环境。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随之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成本,包括销售市场、进出口等,总体是在恶化,给民营企业正常经营带来极大压力,这甚至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近年来一直在力推的去杠杆是重要因素之一。2017年之前,去杠杆效果事实上并没有取得较大进展,近两年开始加码,初见成效。我认为,当前去杠杆应该主要是降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政府负债率很高,一些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困难甚至危机,国有企业的杠杆负债率也很高。民营企业方面,个别企业杠杆率很高,尤其是扩张比较快的企业,但是,一般的民营企业比如深圳的民营企业负债率并没有那么高。

不过,由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实际操作,去杠杆并没能够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方面真正发力,反而是民营企业杠杆率降了下来。9月1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积极信号。

国有企业一般有政府背景,有系统性的优势,对于银行来讲,会认为给国有企业放贷安全性更高。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会被认为风险过大,据我了解,在深圳,很多民营企业还了银行旧贷,银行可能就不再批新贷了。有些过桥贷款,都不能实行了。失去正常的流动性,给民营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也才看到,很多国资入股的企业,往往伴随着流动性问题,而并非经营不下去,甚至也不是没有利润。

财新记者:不过,民营企业寻求买主,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是不是可以说,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国企的优势越发的明显?

张思平:当然,民营企业选择让国资接盘,肯定也是出于各种目的,除了缓解流动性危机外,比如,有的可能是为了发展需要,有的可能是为了套现,也有的是出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不过,根本上可总结为两点,一是民企经营环境恶化,一是去杠杆对民企打击过大,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等等,但是,目前的金融运行体系以及政府运作体系,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民企出让股权或控股权,多为无奈之举。

从国资或国企方面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其相对于民营企业的优势其实是更加突出了。除了对部分重要产业的垄断之外,还有政府的强大支持,甚至特殊的政策支持。金融体系对国资或国企的支撑力度也很大,无论是贷款的数量还是利息,据估算,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起码要高三分之一。因此,相对来讲,国企比民企有更大的优势。

赞一下
(19)
45.2%
赞一下
(23)
54.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