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云
纵观阿富汗邻国,中国是唯一的经济强国。考虑到阿富汗在中南亚地区所处的中心位置,以及中国在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阿富汗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似乎是天作之合。但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现状,并不符合两国的实际需要。
对中阿双边经贸关系滞后的一种解释是,中国人对阿富汗安全局势的担忧。本文结合特朗普政府的新南亚战略背景,以及通过笔者在阿富汗的田野考察,对中阿经贸关系提供宏观和微观兼顾的视角。
笔者认为,中国与阿富汗之间经贸关系的滞后,源于中国的和平发展观、西方捐助国在阿富汗的影响,以及中国在阿富汗匮乏的地方性网络资源。
伴随着70年代末阶级斗争的结束和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兴起,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发展观,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并对其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和平是发展的条件。这既是对20世纪末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也是对中国经济取得成就的总结。
这一和平发展观也用于指导21世纪初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阿富汗的战争蹂躏和经济崩溃,则从反面实论着这一和平发展观。同时,它也宏观地指导着中国的阿富汗经贸政策。
自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中国和战乱中的阿富汗基本没有什么大型经贸往来。只有在塔利班政权倒台和喀布尔临时政府建立之后,中国才和阿富汗在2003年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但是经贸协议的签署并没有立即转化为具体的投资项目。
在阿富汗临时政府过渡到卡尔扎伊政权之后,中国公司才开始认真投资阿富汗。2008年,中国中冶集团(MCC)和江西铜业集团(JCCL)竞标并标得艾娜克铜矿,总投资额约为30亿美元至40亿美元。
三年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与一家阿富汗公司合作,投资开发阿富汗西北部的油气。迄今为止,这两项中国大型投资勾勒出当前中阿经济合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资源和能源领域。
同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阿富汗“搭便车”谋取经济利益相反的是,这两个大型项目迄今为止并未投产或获利。所谓“中国买下阿富汗”的结果只是挫折甚至失利。
尽管中国公司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初期投资,但由于当地的安全形势、佛教文化遗址的发现、征地移民的困难、中国公司的圈矿战略、阿富汗政权的更迭以及国际游说集团的反对,艾娜克铜矿并未投产甚至还在重新谈判。
中石油项目并不比艾娜克好到哪里。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其阿富汗合作伙伴的预算纠纷,已经导致了钻探和勘探停产。更糟糕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员工,遭到当地乌兹别克族民兵的绑架和勒索。所以,尽管中国最近宣布将把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但事实上中国对阿富汗并没有进一步的大规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