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中国缘何在非洲取得巨大成功?(2)

时间:2018-09-11 08: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对非洲援助的“附带政治条件”

关于“附带政治条件”问题,西方学者也多有抱怨。其中,有舆论认为,西方倡导的“平等、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观”,非洲国家在改善其经济状况、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应该改变个人独裁、贪污腐败和漠视人权的制度痼疾。

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研究所(DIE)的学者斯文·格利姆(Sven Grimm)认为,西方国家提出的援助条件“要求政府与公民对话,保障基本人权,推进法治建设,并保障资金用到该用到的地方,这本是最基本的投资或援助条件,但不讨非洲精英的喜欢。”但显然,这种观点是在为西方试图“掌控”或“影响”非洲而寻找的一种借口,是居高临下为干预非洲事务做出的某种粉饰而已。

西方学者的另一个质疑是,中国其实也有“附带政治条件”,即要求非洲国家与中国建交时必须“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没有正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没有经济合作。这显然是把中国的外交基本原则与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原则混为一谈了。众所周知,外交关系涉及国家的基本核心利益,涉及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础,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支持,这并非是中非政治或外交关系的“附加条件”而是“必备条件”,没有这个基本条件,双边往来也就缺乏共同基础。

对中国政府而言,那些与中国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是对中国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在政治层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筑牢双边关系,中国愿意同这些国家展开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质上这也等同帮助自己,因为至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以夯实“一个中国”原则立场,正所谓“政治搭台,经贸唱戏,百姓受益”。

最后,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功,还源于中国对非合作的高速度、高效率和高质量。非洲渴望发展太多年了,而中国用快速行动满足了他们的渴望。

数字最能说明一切。据中国官方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60年代中到去年底不足60年间,中国已经在非洲大陆建成了5756公里的铁路、4335公里的公路、14个机场、九个港口、34座发电、10座大型的和约一千座小型的水电站。仅在“中非发展基金”的项目内,已经生产了1.1万辆汽车、30万台冷气机、54万台冰箱、39万台电视机和160万吨水泥,有100多个工业园区在建或已经建成,其中超过40%已经运营。

2017年,中非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1700亿美元。中国还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7%产品实行进口免征关税政策。但西方国家呢?除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给非洲大陆留下的几种还在使用的“官方语言”和“议会制度”外,还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东西吗?

直接投资方面,2011年至2016年,美国对非直接投资维持570亿美元(下同)不变,英国则由540亿元略增至550亿元,而法国却由520亿元下降到490亿元。中国由160亿元猛增至400亿元。2017年全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31亿元,接近2003年的40倍。日前,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在北京又宣布,为了推动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实施,中国政府决定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加上2015年底的首次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资金,不到三年中国已向非洲提供1200亿美元支持,这是西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机构都望尘莫及的。

中国正以“党的意志+国家行为”鼎力支持非洲发展,因此政府资金投入、甚至债务免除,都无需经国家立法机关讨论批准就可实施。反观西方国家,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支持别国建设,则需要经过漫长的讨论、辩论和议会投票通过,政府才可执行。两方相比,谁的效率高、谁的影响大,可以一目了然。

在日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领导人提出了中非合作“五不”原则,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北京为今后中非合作再做“加强版”政治背书的同时,又提出推动中非合作继续发展的八项新举措。

可以预言,在未来非洲大陆的商业竞技场上,中国仍将以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压倒气势和高效行动赢得先机。商业上的成功,亦进而必将为中非全方位紧密合作带来新的动力。

作者是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

赞一下
(62)
59%
赞一下
(43)
4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