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非洲比香港更懂与中国打交道?

时间:2018-09-07 09: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观点

坦白说,香港现时不少人会看大陆发展时,还是偏带点城中才子所说的小农基因。“冷战时期苏联往非洲输了多少血,最后怎样?”“为跟美国争霸,都乱来了。”这些论调惯性轻易地把“援外”与“救内”简单对立起来,用一、二战时期透过挑起对外争端以麻醉国内不满的方式,去理解现时中非、甚至中美的新型国际博弈。

中非的合作,是足以为香港带来的启示的,若被这种狭隘观点一叶障目,就不太值得。

一个国家的发展,总不能靠“塘水滚塘鱼”(意指封闭的市场),任何形式的自我孤立,都注定是自掘坟墓。大陆领导层经常说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不是自己吓自己的话。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各种“发育不良”更是曝露人前。

但危中总带机,贸易战令中国更为深刻认识到内需市场不足以推动经济长期向荣,过份倚赖单一强势海外市场更是危险处处。既是如此,就须在继续开发传统强势市场外,加快发展新兴区域巨大的发展潜力。扩张自身在非洲的影响力、加强企业在非竞争力,就是生在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各种国际博弈经验。

可能得不偿失?任何发展、投资怎样说也必然存在打赌成分;但既然是场不能不赌的博,理性分析、冷静判断过后,利之所在,又有什么好保留?

再者,一个国家发“大国梦”是没有错的,说到底还是一句“利之所在”。在对非援助的争议中,有些媒体总是喜欢强调“大国责任”,甚至说要在大国的位置上久坐,就要承担大国的责任。党的喉舌说话的确该这样强调“义”,但读者应该更读懂背后的“利”。

大国就是要利用强势,确保国际软、硬影响力持续扩张,利用国际环境持续巩固及改善国内发展。既是如此,就须千方百计维护自身的强者地位;到形势比人强时,就说什么也是废话。香港人对此应该深有感受。

在国际利益争夺这一点上,人类在过往大半个世纪其实没有怎样“进化”,现实政治还是决定因素。只是现时的大国,在主张自身权益时候,也须懂得说同时保障別国权利,其结果是增加了自身获利的机会,也减低了对手的抵抗意识。这是冷战零和思维过渡至“和谐发展观”的关键转变。

中国在“共赢共荣”、“和谐发展观”大旗背后打的是什么算盘,非洲国家当然明白。但既然是各取所需,那就是合理买卖,没有什么大问题。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敌人,只有永远利益。中国要借助非洲的资源、市场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寻求市场多元化的问题,也借以扩大国际影响力,这绝对没有问题,非洲最关心的是“于我何加焉?

”中国拿来了钱,带来了工作,提供了基建,纵使质素不是一流的,说到底也是“鸡腿”而非“鸡肋”。合作成功,就共赢共利;失败了,中国输的远比本国多。

重点是,中国的援助是为利而来,不讲什么政治改革、道德枷锁,这对非洲领袖而言,绝对是“何乐而不为?”的事。网络上玩弄古语改编的“有朋友自远方来,非姦即盗;无事献殷勤,不亦乐乎?”大概可以完美演绎非洲领袖的心底话。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基本上是“万邦来朝”,给了中国面子及里子,也为非洲带来巨大的合作与发展机遇。至少从牌面上看,这是多赢的局面。

那非洲各国会担心中国透过经济垄断,控制本国内政吗?西方各国在过去多个世纪,用尽各种软硬手段,都不能非洲各国屈服。说中国积极的共同发展式外交信念可以操控非洲,这到底是过度高估中国,还是过度低估非洲或所有曾经试图控制非洲的列强?抱着单纯的殖民论去看中国对非政策,是怎样也说不通的。

赞一下
(98)
92.5%
赞一下
(8)
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