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E·施蒂格利茨
最初始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的一场贸易冲突,似乎正在迅速演变成与中国的全面贸易战。如果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停战协议能维持下去,那么美国的主要交战对手就是中国,而非全世界(当然,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冲突会继续酝酿,因为两国都不能或不应接受美国的要求)。
除了“所有人都是输家”这个正确但如今听上去已是陈词滥调的断言外,我们还能对特朗普的贸易战可能结果说些什么呢?首先,宏观经济学总是有效的:如果美国的国内投资继续超过其储蓄,就必须进口资本并保有巨额贸易逆差。更糟糕的是,由于去年年底出台了减税措施,美国的财政赤字正创下新的纪录(最近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无论贸易战的结果如何,贸易逆差几乎肯定会增加。除非特朗普领导的美国陷入衰退,收入大幅下降,导致投资和进口锐减,这种情况才不会发生。
特朗普狭隘地关注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将是改善双边贸易平衡,但与一些国家(或多个国家)的贸易赤字会以同等数额相应增加。美国可能会向中国出售更多天然气,并减少购买洗衣机;但它会减少向其他国家出售天然气,并从泰国或其他没有招惹特朗普的国家购买洗衣机或其他东西。不过,由于美国干预了市场,相对原先情况,它将为进口产品支付更多,而来自出口产品的收入则下降。简而言之,最好的结果意味着美国的处境将比现在更糟糕。
美国有一个问题,但它与中国无关。这个问题来自国内:美国的储蓄太少了。特朗普和他的许多同胞一样,目光短浅。倘若他对经济学有一点了解,并有长远的眼光,他就会想方设法增加国民储蓄以减少多边贸易逆差。
还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快速解决方案:中国可以购买更多的美国石油,然后再卖给其他国家。除了交易成本略微增加之外,这不会产生任何实际差异,但特朗普可以吹嘘他已经消除了双边贸易逆差。
事实上,想要以有意义的方式大幅减少双边贸易逆差是相当困难的。随着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减少,即使没有任何政府干预,人民币的汇率也会走弱。这将部分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与此同时,它将增强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即使中国不动用其他工具,比如工资和价格控制,或大力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情况也将是如此。与美国一样,中国的整体贸易平衡取决于其宏观经济形势。
如果中国更积极地干预,并采取更激烈的报复措施,美中贸易平衡的变化可能会更小。双方互相施加的痛苦程度也难以确定。中国对经济有更多的控制权,并一直希望能转向基于国内需求而非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美国只是在帮助中国做它正在尝试做的事情罢了。另一方面,现在恰逢中国试图处理杠杆过高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之时;至少在某些领域,美国的行动将加大这些任务的难度。
有一点很清楚:如果特朗普的目标是阻止中国推行“中国制造2025”政策,那么他几乎肯定会失败。这个在2015年通过的政策,是为了推进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40年目标。相反,特朗普的行动只会加强中国领导人推动创新和实现技术超越的决心,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依赖别人,并得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美国。
如果一个国家计划打一场战争(无论是贸易或其他方面),它必须确保发号施令的是具有明确目标、可行战略,以及得到民众支持的好将军。而这正是中美之间的差异显得如此巨大之处。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比特朗普手下更不合格的经济团队,而且大多数美国人也不赞成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