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中美经贸关系面临重构

时间:2018-09-04 11: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美贸易摩擦是两国关系大调整的一部分,也是中美建交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场全面较量。历次中美冲突,均以妥协收场。中国形成一种看法,即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中美关系会在遏制与接触、冲突与合作的两个端点间来回钟摆,在曲折中向前。这一次或有所不同,中美关系很可能无法在走向某个极点后再往回调,坏的可能更坏,好却再也好不过从前。中美关系将迎来艰难调整,冲突面将显著压倒合作面,不排除发生最坏情况。双边既有关系已然破局,再回首将是百年身。

在这一大背景下审视中美经贸关系,不难看出,既有关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商品出口、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引进技术所面向的主要外部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有可能要加上欧日市场),很可能大幅收缩。中国面临的国际市场和国际经贸秩序也将发生巨变。

贸易增势难续

中美建交后,双边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从1980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6360亿美元。随之而来,中美货物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增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已经从2008年占GDP的10%下降到2016年的不足2%。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也从占GDP的6%下降到2.4%。两组数字对比,意味着两国对外部的失衡显著改善,但是双边失衡却在迅速加大。据美方统计,2016年中美货物贸易逆差同比下降5.5%,但2017年,即特朗普上台后的第一年,又逆势增长8.1%,达到创记录的3752亿美元,成为特朗普发动贸易摩擦的重要导火线。

严峻的是,中美贸易逆差缘自结构性因素,改善起来挑战很大。美国处在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占比在13%左右,不得不大量进口,而中国现阶段还需要大量出口,尤其是中国整合了亚洲生产链,90%的亚洲对美出口集中到了中国。根据美日贸易摩擦经验,关税会在短期内抑制逆差增长,但中长期对逆差没有影响。此外,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消费上升,进口需求旺盛。中国虽努力扩大自美进口,但短期内效果有限。摩根士丹利估计,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可能需要三年时间才会增加600~900亿美元,短期内农产品进口将增加,随后是能源。以均价计算,美国2017年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总价值为43亿美元,与2,000亿美元的逆差削减目标相比是杯水车薪。另外,基础设施瓶颈也限制了短期内美国对华油气出口大幅提升。

如果双边贸易逆差难以有效削减,美国的关税措施就难以停止,摩擦也将持续,整体贸易关系将受到不断的重击,发展势头可能逆转。中国可籍此加快推进以供给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改善国内供给质量,扩大内需,减轻对美欧等外部市场依赖。

以资金、市场换技术前景暗淡

美国对外投资的金额一直位于世界前列,然而约80%的资金流向北美、欧洲和拉美,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占比在1.5%左右。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近年来增长较快。中国吸引美资、对美投资,主要目的是引进或者获得技术和管理决窍。美国对此一直是警惕的。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2017年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显示,虽然中企在美投资没有进入前十名,但中企在2015年连续第四年继续成为CFIUS审查最多的国家。特朗普上台后,支持国会通过法案扩大CFIUS权限,新的限制措施对中国影响很大。根据荣鼎集团数据,2016年中企在美投资猛增3倍,达到460亿美元。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势头逆转。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8年1月5日报道,美国监管部门从严审查以美国技术企业为收购对象的交易,导致2017年中国相关收购的规模总量大跌87%。根据美国迪罗基公司统计,已宣布的并购交易额从2016年的627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36亿美元。需要指出, 2016年直投爆增3倍是一种非正常增长,源于国内出现资本外逃。中国政府出台措施限制对外投资投向房地产、娱乐等项目。2017年中国对美直接断崖式下降是双方政策收紧的结果。

美国监管机构正在收紧对美国技术企业的收购,以吸收先进技术为目的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将面临严格审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主要针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特别是针对未来将出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难以通过收购并购买获得先进技术,中国的高技术出口产品也难以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除美国外,德国等国也在制定类似限制措施,防止中国通过海外收购获得先进技术。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将面临严峻阻碍。这是坏事也是好事,技术封锁会给中国制造麻烦,但也会倒逼中国走自主创新之路。

货币“脱钩”势在必行

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度高达4万亿美元,现在仍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规模。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要想实现保值增值,需要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外部金融市场。全世界只有美国证券市场符合这一条件。因此,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最大比例投向美国国债。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美国的大债主,对美国形成了某种威慑力。美国有关方面在2012年做过一个深度调查,结论是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对市场的影响可以消化,在抛售过程中,中国本身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克鲁格曼也曾经指出,中国外汇储备不得不大量投资美国债市,其实是掉入了“美元陷阱”。

中国在1994年对货币制度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形成机制。挂靠美元等于提供了一套透明、可靠的货币制度,稳定了外贸预期,刺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它还帮助中国制定并完善了人民币发行机制、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稳定通胀水平。经过两轮改革,人民币汇率已不再单纯挂靠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但美元在其中仍然占有最大权重。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逐步扩大,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收窄,外汇储备规模从被动增长变为被动收缩。外汇占款不再是人民币发行的主渠道。问题随之产生,目前货币发行主渠道是央行新创造的工具,包括常备借贷便利(SLF,创设于2013年初)、抵押补充贷款(PSL,创设于2014年4月)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创设于2014年9月)三大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这些短期工具成本较高,未来还是需要开发国债这类成熟工具。人民币发行与美元脱钩,也使得人民币发行规则发生变化,新规则需要试错、纠偏,才能赢得市场信任,这需要时间。期间资本外逃的压力将始终存在。

赞一下
(39)
83%
赞一下
(8)
1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