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哈迪煞停中资项目看一带一路挑战

时间:2018-09-03 16: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赵致洋、罗金义

在最近的访华之行,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高调宣布取消3个中资在马来西亚的大型基建投资项目,分别是东海岸铁路(简称东铁)及两条在沙巴和马六甲的天然气管道计划,令不少中资付出的金钱付诸东流。对此,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只能表示“理解”、“接受”,外界认为此举对“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前景造成重大打击。

有趣的是,马哈迪一方面取消中资项目,但又同时表示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欢迎中国企业赴马来西亚投资。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呢?除了沿用“亲中”和“反中”的二元对立模式之外,有更佳的视角去窥探“一带一路”所面对的现实挑战吗?

大马的两方面考量

马来西亚不是一面倒向中国,其考量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其一是“东盟中心性”:除了因为马国是东盟其中一个创始国之外,也因为历届政府深明东南亚只有强化东盟的重要性和国际地位,才能维持各国在列强虎视的东南亚当中维持自主地位。

马来西亚是东盟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在2008年已取代日本成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马在2013年宣布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马来西亚在2015年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仍然在南海议题上对中国发表了强硬声明,足见马来西亚多么自觉自己在东盟当中的重要性。

其二是马来西亚的地缘战略位置。马国很清楚自己的战略价值:身处毗邻马六甲海峡的险要地位,控制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出入口,那里每年有超过8万船舶通过,主要是进入南海的油轮,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海上生命线”。纵使 “一带一路”不少项目如中缅油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等已尝试着手解决“马六甲难题”——中国进口的中东原油可由印度洋安达曼海的马德岛上岸,弱化新加坡的战略地位——但中国仍期望以东铁计划连接马来西亚的东西岸港口,避免马六甲海峡被封锁的危机。马哈迪对于这些战略本钱了然于胸,才能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下争取自身地位和利益。

对于这次煞停项目的原因,马哈迪的解释可圈可点。他指称是因为现时马来西亚国债巨大,政府无力承担总值200多亿美元的项目,并非针对中国企业;又指中国官员会明白和理解马来西亚的问题,“相信中国不想看到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破产的国家”。马来西亚国债庞大是事实,由于自身缺乏资金发展,现时国债已达2500亿美元,占马国本地生产总值近七成。

自从“一带一路”于2013年提出以来,当时马来西亚的纳吉布政府是东盟国家之中第一个表示支持。“一带一路”现时在马来西亚的项目超过30个,遍布铁路、港口、工业园区、都市开发、基建投资等范畴,令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外来投资总额超过1400亿令吉(约340亿美元),单是东铁的总经费已达800亿令吉(约195亿美元),两条天然气管道合共近百亿令吉(约23亿美元),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马国政府担保,变相由马来西亚纳税人承担债务和风险。

马哈迪上台后已表明,减轻国家债务负担是首要目标,5月已取消建造连接新加坡的“新隆高铁”,并批评那是“非常愚蠢的计划”。

国债带来的政治问题

但马哈迪更在意的恐怕是国债所带来的政治问题:国债问题与前朝纳吉布政府“一马公司丑闻”交集甚深,成为政治炸弹。“一个马来西亚发展公司”(1MDB,简称“一马公司”)是前首相纳吉布于2009年上台时成立的官方策略投资公司,宣称要吸引外来投资,促成马来西亚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协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但由于监管不明及缺乏问责机制,长期以来受不良政商关系影响,成为贪腐源头。

赞一下
(22)
91.7%
赞一下
(2)
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