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去年出版的《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提到,伯南克(Ben Bernanke,前美国联淮会主席)和德拉吉(Mario Draghi,欧洲中央银行主席)的老师、世界领衔的教授与中央银行家、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费希尔(Stanley Fischer)指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能评估相对的经济实力”,并在“以军事潜力的评估比较为目的时,作为一个近似值,是最好的标准”,因为其“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可以购买多少飞机、导弹、船只、水手、飞行员、无人驾驶飞机、基地,和其他那些一个国家可以用本国货币支付其价格的与军事有关的物品。”
而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权威的年度《军事平衡》(The Military Balance)对此表示同意,并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就是使用购买力平价的最强力论据。”
艾利森进一步指出,里根担任总统的1981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是美国的10%,到2007年已增至60%,到2014年更已是百分之百,到2017年已经是115%。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3年,中国的经济将比美国大上50%;到204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增长到美国的近三倍,而这意味着中国可用于影响国际关系的资源,将达到美国的三倍。”
他也指出,“美国对国际秩序的看法,始于美国的军事首要地位;为什么华盛顿拥有当今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军事力量?因为在过去的30年,它在防务上的投入比所有竞争对手多几倍。2016年美国国防预算超过了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国防预算的总和。
美国为什么能够书写二战后秩序的规则?虽然许多美国人想要恭维自己,说是因为他们的智慧、美德或魅力,但事实上这个国家压倒性的权势才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这里的“权势”就是“综合实力”,那么“购买力平价”就是其基础,而“军力”就是其表征。如此说来,要让人们真的“感觉”到中国“综合国力”超过了美国,最后靠的将是坊间传闻的两艘核动力电磁弹射大型航母将同时开始施工,靠的将是确实可以与美国一较高下的军事实力。
我知道提出中国综合国力“并未”超过美国的人,应该不会喜欢这样的结论;但是在中国“综合实力”的“基础”已经超过美国,并且拥有技术与资金的情况下,他们的喧嚷,最终恐怕只会强化中国进一步提升军力的意愿。
作者是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