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美国比中国更能承受贸易战?

时间:2018-07-28 14: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刘裘蒂:对于贸易战前景,美国存在多种舆论,但从股票市场的反应看来,至少可以说“美国必输”论言之过早。

美国比中国更能承受贸易战?是的,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这是目前反映在美国股市的基本论调,似乎与国内的舆情不同。

自从贸易战不断升级以来,对于双方谁输谁赢的预测,成为煽情的大众游戏。为什么更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更不能承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而美国人似乎正好相反?而由于美国政界、经济学巨擘和媒体中少不了反特朗普的声音,使得许多中国人甚至以为美国的主流意见也主张美国承受不了贸易战的后果。

这之间的对比明显,可能涉及人类认知过程中由于地缘视角上的距离而造成不可避免的差异,再加上中美政权各自的政治舆论运作,媒体“选择性”报道造成的错觉,以及由于情绪而产生对“现实”的扭曲投射。比方说,我常常很惊讶地看到中国媒体报道,甚至亚洲投资专业分析师的评论,直接就认为“美国输定了”,这样的观点不但不能从美国的公众情绪中找到支持,也不能从专业的角度中得到类似的“武断”佐证。

从战略的角度而言,对于对方民情的错觉可能容易造成出招上的误判。目前看来,美国的舆论并不能简化为“美国输定了”或是“美国赢定了”这样的两极思维,但是从股票市场的反应看来,至少可以说“美国必输”论尚言之过早。

以输赢二元论来评判贸易战的结果不具有实质上的意义,但是它无形中成为战略上的指标。我认为,冷静平衡地了解和评估美国观点的风向,可以帮助面对贸易战的中国形成更有效的对应策略。记得4月间我写了《美国人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当时中国的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美国人如何如何反对中美贸易战,而我的分析结论和国内的主流舆论几乎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但是经过几个月来贸易战的发酵,似乎证明了客观理性的分析,比感情用事地唱衰对方来得有用。

我不认为对于美国舆情和股市的分析,表示我赞同某些美国来的观点;相反地,我所看到的美国本身反映了莫衷一是的看法。我认为在大多数的对抗中,没有一方能够掌握所有的优势和所有的“致命武器”,所谓知己知彼,在出招的时候可以避免被对手的乱码糊弄。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常驻学者德里克•斯克罗斯认为,仅仅从经济格斗的角度来看, “在一场激烈的经济战中,毫无疑问,美国获胜。” 但是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而言,特朗普总统未必有政治筹码来维持旷日持久的冲突。

就连普通美国人都知道,中国对抗贸易战的政治筹码,比特朗普政权所掌握的要扎实。因为政治体制的差异,中国能够由中央领导层统筹贸易战的策略,而特朗普必须面对两党政治和任期限制的各种牵制。

的确,美国的政治体系和媒体运作向来以噪音争鸣为特色,但是国内选择性的报道也很容易产生一种幻觉,甚至“误判”。这里面也有不少一厢情愿的想法,希望贸易战的阴影能事先笼罩共和党的票仓,从而使特朗普失去他的群众支持而屈服。

然而目前看来,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实体的影响,基本上在11月中期选举之前很难完全体现。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我们恐怕很难看到共和党票仓因为贸易战而反叛。同时,特朗普打的贸易战牌,在“泼皮式关税”的背后并不是完全没有“底气”。

这几个月来,对于贸易壁垒的担忧已经在全球市场兴风作浪,但由于强劲的企业收益报告和消费趋势导致投资者忽视经济衰退的风险,美国股市整体来说却未遭殃。自从7月6日美国和中国向对方的34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已经回升。标普500指数从近年元旦以来上涨了4.8%。

相形之下,到今年7月中旬为止,国际市场普遍遭受重创:上证综指下跌14%,韩国综合股价指数下跌6.3%,德国DAX指数下跌2.9%,日经指数下跌0.7%。

股市反映的是由“感觉”驱动的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看法”, 未必切合现实。但是它往往也能够影响到行为的抉择。

美国的股市不像中国一样集中在个体股民手里,因此无法借之充分透视民意。彭博新闻2017年9月的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占中国相当于7.6万亿美元股票市场交易量的80%; 相对而言,根据高盛分析师在2013年的统计,当时美国股市只有38%是由个人账号直接参与。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政权很在乎美国股市的反应。

几个月前我周围的华尔街人士和纽约商界领袖仍然对我表示,贸易战不过是摆摆政治姿态的口舌战。但是现在贸易战的影响已经开始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如洗衣机售价,因为材料价钱涨了),普通的美国小老百姓是否也开始担心了呢?华尔街呢?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7月11日发布了一份提案,将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额外征收10%的关税,这是继6月15日公布的500亿美元进口税后另一个重弹。鉴于美国去年从中国进口了大约5000亿美元的商品,迄今已宣布/实施的针对中国的关税,将覆盖接近一半所有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6月宣布的500亿美元进口的清单主要针对资本货物(如工厂用于生产其他货物的机器),7月的新提案涵盖消费品如家用电子产品和皮革制品。即使提议的清单受到公众意见征询期的限制,关税最早要等到9月初才开始生效,媒体和业界已经开始反映对于物价和消费意愿影响的忧虑。

摩根•史坦利分析师在7月1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政府6月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后,中国“以牙还牙”的报复性关税将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7月提出新一轮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施加关税,来自中国的报复措施对美国GDP增长累计直接负面影响可能在0.3至0.4个百分点左右。

对中国而言,直接负面影响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而供应链复杂性引发的间接负面影响可能会增加到0.2-0.3个百分点,因此可能对摩根•史坦利目前预测的2019年中国6.4%的基线增长率构成下行风险。

这份报告认为双方仍有足够的经济驱动力继续协调:从美国的角度而言,2017年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收入达到4000亿美元,超过了对中国的出口(去年达到1300亿美元,如果包括服务出口,则为1840亿美元)。这可能反映了美国公司其实从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产品中受益更多。

在紧张的贸易谈判中,美国股市的反弹显示投资者将与贸易相关的市场形势视为购买机会而非警示信号。在特朗普政府公布计划对额外的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后,标准普尔500指数在7月11日下跌0.7%,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反弹1%,挽回了这些损失。

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认为,美国市场并未反映出更多贸易壁垒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些投资者可能对美国经济形势过度乐观或自满。尽管大多数股票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影响,但钢铝的关税已经冲击了美国制造商和生产商的股价。随着贸易关税范围的扩大,美国无异于在经济上“拿枪射自己的脚”。

但是很多分析师仍然认为关税本身不至于对于美国的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美国经济在金融风暴之后的经济复苏状况目前到达最高峰,企业盈利显示20年来未见的出彩表现,消费者信心十足。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截至7月14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减少8000人,经季节调整后为207000人,达到自1969年12月初(4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今年2月美国人的平均工资增长率达到金融风暴以来最高。也就是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背后,正是借着美国经济相对“盛景”的风力而“仗势欺人”。

在此同时,由于工厂收到的新订单激增,7月份大西洋中部地区的制造业活动加速。但是制造商对未来六个月的商业状况和资本支出不太乐观,这表明进口关税开始侵蚀商业投资的意愿。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自3月初以来美国股市波动幅度的五分之一可以用贸易风险来解释。但是股市所反映的风险并非系统性,而是个别行业和企业所面对的个体性风险,尚未影响整体市场。想要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则把资金转向标准普尔500指数公用事业(如电力公司),因为这些企业股息支付相对较大,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投资。

赞一下
(11)
78.6%
赞一下
(3)
2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