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打贸易战”不会有赢家,最终以“双输”收场,只是谁输得更惨而已。从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简单数字上看,中国或许更吃亏。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在今年1月12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自美进口1.04万亿元(美国商务部统计,美方对华出口1303.7亿美元、自中国进口5056.0亿美元)。
无论按照谁的数据,如果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价值2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收关税,而中国以“同等规模、同等价值”反制的话,实际上中国并没有相当于25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来源,如何反制?当然,也有舆论认为“可以抛售美元政府债券”抗击美国,但假使中国采用这一方式的话,毫无疑问,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就会扩展至“金融战”和“经济战”,这样做的后果难以评估,对中美双边关系的打击或许也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当中国反复强调“两败俱伤、没有赢家”时,显然不应给人以似乎是“赢家”的感觉表达这种立场。中国应抛弃有对内讲话“危机重重”、而对外宣传则“无关痛痒”的做法,不应有“两本账”。中美必须认识到,如果“贸易战”持续扩大将会给两国带来沉重后果,而且不会仅限于经贸层面。两国必须立即启动“危机管控”程序以避免更大损失。
三是调整“打了第一枪没有第二枪”的“小勇心态”。
孔子有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是说“仁慈者不担忧,智慧者不迷茫,勇敢者不畏惧”。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果断采取行动捍卫国家利益是正确的一步。但“勇”往往又和“智”相连,因而才有“智勇双全”说。
当前,面对气势汹汹的美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攻势,中国当然也不会仅是“有勇无谋”,但关键是“谋”在哪里?又用在何处?南宋思想家朱熹把“勇”分为“小勇”和“大勇”,他在《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中说:“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即小勇只是血气的一时冲动,大勇则需要道义来激发。如果中国试图把“对等产品价值”反击美国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而缺少其他相应手段的话,那么“贸易战”或会沿着对中国不利的方向发展。
当然,中国已经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以便扭转产品过于依赖美国市场的现状。《孙子兵法》有训,“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开拓“第三方市场”,加强与欧洲、东盟(亚细安)和“金砖国家”闲的经贸合作,这除了可以为中国出口产品找到更多买家外,也可以弥补因减少从美国进口产品,而拓展新的替代进口货源。
显然,心态调整应先于策略调整。如果中国坚持推动并深化市场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拓宽海外市场的话,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丢弃的只是被动挨打,而获得的将是更快、更稳、更好的发展机遇。
作者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