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中国应调整贸易战的三种心态

时间:2018-07-23 07: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审时度势

自7月初中美贸易战开打至今,双方仍未释放在短期内以谈判解决问题的明确信号。不过,在日前举行的中欧峰会记者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中美贸易战应通过两国协商解决”,被舆论解读为中方向美方伸出“橄榄枝”,似乎有意寻求重开谈判解决争端。

笔者认为,尽管中美双方最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乃唯一出路,但目前双方调整心态最为紧要。

美国是中美贸易战的肇事方,理应主动收敛贸易霸凌心态,特别是应该从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模式、美元结算模式及居民消费储蓄模式等各方面,寻找本国长期对外贸易失衡的内在原因,而非单向指责他国以所谓“不平等”贸易占尽美国“便宜”为由开打贸易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应该明白,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消费变化、贸易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而中国等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正处在这类变化的前列,这不是中国的错,更不是全球化的错,而是发展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特朗普也必须清楚,二战后沿用逾70年的国际经贸规则(包括贸易、金融、仲裁等),几乎都是在美国的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美国是这些规则的最大获益者、最大操弄者和最大看护者。

但当美国自身经济出现颓势,而其他经济体又快速发展时,美国显露“落后竞争者”不平衡的心态,也属正常。问题是,如果美国试图强行采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强买强卖,甚至企图利用贸易保护阻止他国发展的话,这不仅行不通,而且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笔者认为,特朗普当务之急是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拟定新的政策计划,这恐怕比调整失衡心态更为重要。

中国是这场贸易战的受害方。为保护自身利益坚决应战自不在话下,但打贸易战最终两败俱伤,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因此,中国似乎也需要面对复杂形势调整心态,化被动为主动。概括来说,中国需要调整三种心态:

一是调整“联合他人对付美国”的“结盟群殴心态”。

结盟是一种对抗行爲,是为了达成均势或战胜对手而采取的互助措施。近期,中国积极发展与欧洲、欧盟的经贸关系,包括李克强前往保加利亚出席“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随后又赴德国参加“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会议,两国共同签署《为构建更美好世界做负责人伙伴》的联合声明,再到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国与欧洲、欧盟加快合作以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意图非常明显。

于是,“中-欧应以联盟形式共同对抗美国”的说法呼之欲出。笔者曾在一篇拙作中指出,那种借拉拢欧盟、以“结盟”对抗美国的方式,不仅缺乏理论根据,且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还会把事情搞得更复杂。中美两国应把属于两国范围内的矛盾通过双边谈判加以解决(《中美贸易战考验两国危机管控能力》,见7月12日《联合早报》)。

在7月17日举行的李克强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联合记者会上,李克强已明确指出,中美贸易问题是双边问题,中国与欧盟展开沟通与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实际上中国政府也已认同笔者早前提出的观点。

事实上,欧盟自身也反对与中国联手对付美国。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主席贾耶日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呼吁联合反制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欧盟并不愿意同中国结盟对抗美国(见7月6日香港《南华早报》)。可见,“联盟制美”的想法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很骨感。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日本-欧盟签订“有史以来”最大贸易协议,双方互免关税商品几近99%,打造了全球最大贸易区。日本-欧盟没有宣示“联盟”对付美国,但双方的实际行动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回应。

第二是调整嘴说上“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但内心处却以赢家自居的“自我安慰心态”。

赞一下
(10)
83.3%
赞一下
(2)
1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