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霆:《药神》主旋律之外的感动

时间:2018-07-11 09: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山城打望   林展霆

四万块(人民币,下同,约8185新元)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过去一周在中国爆红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简称《药神》)中,一场患癌老奶奶老泪纵横、苦苦央求警官停止追究便宜印度仿制药的戏,可说是全电影最催泪的一幕,让我左右两侧的观众都忍不住拭泪。

老奶奶的泪水或许有煽情的成分,但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中国癌症病患一度因吃不起“天价药”而须依靠印度仿制药的故事,仍触动无数观众心弦。在一众动作、科幻、爱情题材的商业片中,《药神》有如一股清流,激起愤慨、反思与感动,上映才短短几天便破10亿元票房大关。

虽然题材冷门,但《药神》的蹿红并不让人特别意外。在中国,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尤其是针砭时弊的影片为数不多,这一方面因为中国影视作品的审查近年来日趋严格,另一方面题材过于“曲高和寡”的现实主义电影,也被视为不具票房优势。

尽管如此,从需求端来看,中国观众近年来对这类电影越发热衷与渴望。从去年起,一部又一部现实主义印度电影——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摔跤吧!爸爸》、探讨教育课题的《起跑线》到最近讲述妇女如厕问题的《厕所英雄》,都是票房与口碑双收。

等待许久,一部探讨中国社会问题的写实片终于上映,深植于民生并反映社会痛点的题材,击中无数人对“一场病击垮一个家”的担忧。

可见,即便不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主旋律”,这类所谓现实主义的电影也绝对有市场。这里指的并非曲高和寡的人事物,而是对底层与边缘群体的人性刻划,这最容易触动观众的恻隐之心。

在《药神》中,这个边缘群体——买不起进口药的癌症病患,几乎连面孔都没有。他们因为不能长时间接触带菌空气,时时刻刻都得带着口罩。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