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曦泽:中国改革开放是二战后最重要事件

时间:2018-07-05 09: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但不应忘记,今年也是农历戊戌年,也即戊戌变法两甲子。其实,改革开放与戊戌变法有莫大相似,因为两者都是改革既有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即便不是纪念年蹭热点,也值得谈谈。

改革开放与戊戌变法是近代以来,甚至商鞅变法以来,在政权内部进行的两次最宏大、深刻的改革。但二者的命运迥然不同,戊戌变法失败了,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为什么?因为戊戌变法遇到的是慈禧太后,而改革开放遇到的则是邓小平。

从戊戌变法到改革开放,有必然性吗?历史决定论者好强调历史的必然,但是,不要忘了,在戊戌变法之后,中国经历过倒退。现在50岁的人,都能回忆起改革开放前后的两重天地。滚滚长江到东海,不等于每一滴水也能到东海。水滴之间也在竞争。某些命运不济的水滴,只在漩涡中打转,或蒸发掉。

百米竞赛,总有人获第一,总有人被淘汰,此所谓必然,但这是正确的废话。大家都争第一,如美苏争霸,就是争第一,但弄得不好,淘汰的,可能就是你。

“文革”后,中国向何处去,并无一致意见。当年,高层有人的主张就跟邓小平大不同,倘若前者主政,中国又是什么面貌,不得而知。直至今天,仍有一些人想回头,走老路。思想解放和卓越领导人,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前提。

看看邻近的朝鲜,其领导人不是不知道外界的情况,当年邓小平也曾建议金日成改革,金正恩还曾留学西方,但朝鲜改革了吗?开放了吗?朝鲜缺的是卓越领导人。虽然近期迹象似乎表明朝鲜有改革开放的可能,但这正好证明,领导人的眼光和胆识,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再看看伊斯兰世界,它更缺的是思想解放运动。有一段时期,阿拉伯地区曾经比欧洲更先进。因地缘接近,阿拉伯国家也比其他国家更早看到和接触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世俗化)。

甲午战争打醒中国人

但是,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总体转型了吗?没有。世俗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基础的思想、文化背景。可以比较的是,中国本有强大、独立的传统,在19世纪中叶遭遇强大的西方,几经失败,仍有许多原教旨主义者(如倭仁、翁同龢等)牢守纲常名教,不愿改革。甚至连李鸿章这种开明的洋务大臣,在甲午战前都还陶醉于“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但甲午战败,终于让中国人知道痛了,开始醒了。曾经被中国人瞧不起的倭国,居然打败天朝上国,情何以堪,理何以言?此如梁启超所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至甲午败后,知西法不能不用”。与伊斯兰国家被西方打败后,固守传统、仇视西方不同,中国人在甲午之后开始反省。

如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所论,中国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步全面认识到中西差异与差距,并对在深层思想观念上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传统文化作了大幅改革,且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高潮,为现代化扫除了大部分思想障碍,最终走向了现代化道路。而在伊斯兰世界,尽管有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但整个伊斯兰世界总体严重保守,没有产生中国这样的新文化运动。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3)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