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特金会背后的新加坡:小国大野心(2)

时间:2018-06-15 09: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心比天高的小国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天下”的意识由来已久,很多普通人对国际事务也颇有兴趣,官方也着力于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全球性的关怀是昭然若揭的。但对世界上多数小国而言,因为利益和视野的局限,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自己国家和周边区域的事务,国际大事基本和它们无缘。新加坡的面积和人口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小,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其视野、野心和利益诉求,却绝对是世界级的。从李光耀以来,动辄对全球化、中美关系、中印对比等宏大主题发表看法,是新加坡领导人的一项传统。

开始这项传统的是李光耀。在1990年卸任总理之后,李光耀主要是以一个政治思想家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从民主到全球治理,从印度的未来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他都有自己明确清晰、富有洞见的看法;而且他的表达方式直言不讳,从来实话实说,敢于讲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比如他认为要实行好的民主,决不是只要有一部好的宪法便大功告成了。他说:“英国和法国曾经为殖民地制定过80多部宪法,这些宪法、制度、权力制约与平衡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些社会没有出现有能力运作这些制度的优秀领导人,而且这些社会的成员也不尊重这些制度……结果爆发了骚乱、政变或革命,他们的国家失败了,政体也崩溃了。”

在回答“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国吗?”这个问题时,李光耀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为什么不?中国人复兴的民族使命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中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中国希望世界接受它本来的模样,而不是以西方社会的附庸身份被世界接受。”

李光耀的洞见,是新加坡国际影响力的起点。基辛格就评价说,“李光耀是美国必不可少的朋友,主要不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权力,而是因为他那非凡的思维。他的分析非常好、非常有深度,以至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认为同他会面是接受启迪的一种途径。”在李光耀之后,吴作栋、李显龙两代领导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应该说,这是新加坡刷国际存在感的重要举措,美国、中国、朝鲜也都“get到了”,在新加坡举办特金会也就成了一件没有争议的事情。

当然,对别国的行为说三道四是有代价的。最典型就是中新关于南中国海仲裁问题的争拗,李显龙一句“仲裁庭对各国的主权声索做出了‘强而有力的定义’”这句话,让中国朝野上下勃然大怒。在这种紧绷的氛围下,2016年11月发生了新加坡九辆军车在台湾演习后,转运回归途中因为手续不全,被香港海关扣留的事件,新加坡显然对事件的发展缺乏思想准备,国内舆论也出现了反思的声音。其实,2016年7月底,在美国访问的李显龙也表达了对美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不满,只是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不知道或选择了视而不见,而美国人似乎比较麻木,并没有和新加坡计较而已。

承办特金会,是新加坡多年来在软硬实力上苦心经营所积累下来的成果,有了此事的铺垫,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峰会选择在新加坡举办,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会水涨船高,自不待言。让这一切得以延续的关键,是新加坡自身能否长期维持高水准:经济发展和内部治理能明显优于周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判断不能有重大偏差。在新加坡面临领导人世代交替的当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

本文刊登于6月12日FT中文网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1)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