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命悬一线的中兴通讯星期二刚传出有望以通过支付高额罚款,逃过被美国政府制裁七年的厄运,这个希望瞬间就被美国议员奋力拦阻,国务卿蓬佩奥随后“灭火”称,特朗普政府仍在讨论中,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星期二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中美已就解决中兴通讯的争议达成大致框架方案,内容包括美国政府解除美国企业不得向中兴出售产品禁令,作为交换条件,中兴必须大规模调整管理层和董事会,接受巨额罚款。特朗普同日表示,他预期中兴可能被罚款最高达13亿美元。
美国国会对此一片哗然,议员们群起攻之,27名跨党派议员动员起来联署,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更重话痛批特朗普倘若轻饶中兴,就是向中国“投降”。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也迅速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修正案,限制特朗普放松对中兴的制裁。
这是构成一个特别的局面:在中国,好些民众还在为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方案是否代表中国“输了”而困扰,开始反思中国真正的实力以及中国崛起的姿态是否太高调,是否应该韬光养晦;在大洋对岸,精英们则惶惶不安,认为本国在中国的竞争压力下危机四伏,齐声要求特朗普政府不能对中国“软弱”。
上述反差凸显出中美都让彼此倍感焦虑,也显示部分美国高层与议员,对中国崛起与中国的战略意图,怀有多么深的疑虑。
这种疑虑由来已久,并非新生事物,但它在今年激化的主因,是中美日益短兵相接的科技竞争,而中国官方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更是让美国深感“可怕”。此前,不少学者已指出,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是这两个大国对全球科技主导地位的竞夺,“贸易战”的背后,一场秘而不宣的“科技冷战”正在上演。美国议员针对该不该“放过”中兴通讯问题的强烈反应,即清楚揭露中美贸易争端的“科技战”本质。
中国民众也许感受不到美国决策者和精英的焦虑,但是在美国学者的视角下,中国自2006年以来拥抱“科技工业化政策”,并稳步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宽度、深度与精确度,逐步形成了对国内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