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中日关系改善了多少?(2)

时间:2018-05-23 09:1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方原来提出“正视历史”这一表述,但日本不接受。以往在中国或韩国作东的场合,都采纳了这样的表述,但日本作为东道主,当然要予以抵制,于是最后的表述变成了“我们重申三国之间有着过去的历史和长久的未来”。是怎样的“过去历史”?任何相关邻国之间都有“过去的历史”,这句话说不说都无关紧要。在日本例行国会期间,安倍如此全程陪同实属罕见,但安倍也有另外的考虑。他陪李克强去北海道,也有为接下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拉票的考虑,因为那里是他的薄弱环节,而且当地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相对消极,所以他正好通过推动中国进口北海道农产品,来为自己加分。至于安倍去机场送行,因为他的专机也从那里返回东京,只不过稍晚一会而已。既然如此,早点到机场,更显示一下东道主的热情,岂非一举两得?

由于一系列丑闻持续发酵,安倍的支持率正在下滑,而在诸如修宪等重大内政问题上,安倍根本不仅难以有所建树,而且还面临着很大阻力。因此目前唯一有可能拉高支持率的,只有外交领域。上月他匆忙赴美会晤特朗普,就是因为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急剧变化,韩朝、美朝和中朝之间积极互动,唯有日本被晾在一边,处境非常尴尬。

但访美并未能帮助他走出困境,于是他又设法与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通话,中方非常大度地满足了安倍这一愿望,在中国国家主席和日本首相之间的通话,这是第一次。在美朝双方公布峰会日期和地点后,日本又要求特朗普在结束新加坡的会谈后经停日本,当面向日本通报会谈情况,以便多少减轻几分日本的尴尬,当然特朗普是否同意是另一回事。

综上所述,难道看不出是安倍急于推动双边关系的改善?日本虽然没有一个主管宣传的部门,但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无论是和平主义倾向的媒体还是右翼媒体,却惊人地高度一致,即一定要“讲政治”,不能授人以柄,让日本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在改善关系的背景上,日本媒体“英雄所见略同”,居然不约而同地强调是出于中方的需要;但这样的解读显然是牵强附会的。

通过此番李克强的访日,安倍表示日中双方的关系从竞争转向了协调;李克强则借用天气来表示:雨过天晴,中日关系步入了正轨。但这主要是指经贸和文化交流等领域,而且今后日本能在什么程度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都还需要观察。如果两国之间无法在历史、领土和台湾等重大问题上消除分歧,双边关系的改善就只能是有限的,而且是脆弱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反复,这已是被历史所一再证明了的。

作者任职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如果两国之间无法在历史、领土和台湾等重大问题上消除分歧,双边关系的改善就只能是有限的,而且是脆弱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反复,这已是被历史所一再证明了的。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