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中国应该选择战略转型而不是贸易战(2)

时间:2018-03-28 09:1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二、中国发展战略调整的具体对策。调整“出口促进战略”,可以采取临时性的“自动出口限制”或扩大进口。但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出口促进政策措施,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出口继续增加的深层动因。

从根本上调整“出口促进战略”,需要改变这一战略的两大政策工具,推动人民币适度升值,并逐步缩减各种生产补贴与出口退税。首先,推动人民币适度升值,既可使人民币汇率反映中国长期贸易顺差的状况,也可使其有效发挥调节贸易顺差的作用。其次,生产补贴与出口退税虽不像直接出口补贴那样,属于世贸组织直接禁止的“踩红线”政策,但属于其“不鼓励”的“踩黄线”政策;对特定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补贴的产业政策,也容易被国际社会认定为政府操控经济发展,导致本国被界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在他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中处于不利地位。

很多人认为,很多国家都实行出口退税,因而中国也应该使用。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出口退税虽然有利于本国出口企业,但不利于本国消费者(减少国内供给、抬高国内价格),且政府要付出直接成本。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出口退税对国家总体利益的影响是负面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采用出口退税,并非是基于国家总体利益的考虑,而是出口商游说政府保护其利益的结果。因此,并非其它国家采用这一政策,中国也应该采用。从外贸顺差过大的现实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中国政府应逐步缩减生产补贴与出口退税,促使企业依靠自身能力与优势、而不是政府补贴与退税的支撑进行出口。

推动人民币适度升值、缩减生产补贴与出口退税,这两个政策措施应同方向使用、形成合力,而不应该像前几年那样反方向使用(在人民币升值时扩大出口退税,或者在缩减出口退税时推动人民币贬值),使其效果互相抵消。

“出口促进战略”的调整给中国出口企业的销售、就业带来负面的冲击,应该也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解决。首先,中国目前部分出口行业的国内需求看似饱和,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出口过多,导致国内供给较少、价格太高,消费需求不足;如果减少出口,增加国内供给,降低价格,仍然有很大的内需增长空间。其次,即使部分出口行业的内需达到了饱和,政府也可以通过适当政策,引导这些行业的剩余劳动力向其它行业转移。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即使以发达国家目前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参照,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点也很多,扩大内需的空间也很大。

作者是中国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

赞一下
(6)
60%
赞一下
(4)
4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