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亿至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并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施加限制。作为有限反制,中国则宣布将对从美国进口的价值3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笔者认为,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正确策略,不是与对方争锋相对地打贸易战,而是借此机会,将外部压力转换为内在动力,果断实行战略转型,调整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内需,这样做更符合中方的自身利益。
一、中国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中国目前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事实上的外向型“出口促进战略”(尽管中国政府从未正式宣布甚至否认实行了这一战略)。其主要政策措施是通过长期、大范围的生产补贴与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币值的低估(人民币对美元的币值长期、大幅度低于其购买力平价),来压低出口价格,支持出口。这一战略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增长的同时,使中国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
但外向型“出口促进战略”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长期、过度执行,也给中国自身带来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为出口而出口,没有达到出口的根本目的 即进口与消费,外贸目标扭曲;出口产品供给过多,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多而进口少,国内商品供给不足,物价上升,通胀压力增大;外汇储备无论用于购买外国国债或者其它金融产品,都面临较大市场波动与外币贬值风险。
特别是这一战略造成了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中国近年来的出口依存度(出口占GDP比重)约为25%至30%,远高于美国与日本等大国10%至15%左右的水平。外部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例如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其它国家需求缩减,以及今年美国对华发起贸易制裁影响外部需求),很容易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从中国贸易伙伴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外向型“出口促进战略”的长期、过度实施,也对它们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导致了严重的贸易摩擦。部分国家如美国从中国进口过多,对其国内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造成了严重冲击,从而影响了其企业主与雇员的利益。这些国家单个企业主及其雇员受到的损害,会远远高于单个消费者获得的收益。因此,企业主与雇员会比普通消费者有更强的动机去游说政府,反对中国的廉价出口。中国政府与官媒一直努力宣传外国消费者从中国廉价出口得到的好处,但外国政府却并不领情,持续对中国施加压力,原因即在于此。
无论从对内还是对外的角度来讲,中国都应该实现战略转型,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转向积极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