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所以,要重视“后发劣势”所产生的问题。
杨小凯列举了两个例子:苏联,1930年代苏联用专制制度、国有企业和中央计划,通过模仿资本主义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实现了工业化。这种短期的成功,却因为宪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础设施没有建立起来,结果俄国人民为此付出极高代价。
另一个是中国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政府坚持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垄断资源,很多私人企业就真的不如国营企业有竞争力。相反,日本政府抱着当个好学生的态度模仿资本主义制度,基本不搞国营企业,政治制度也学西方,搞政党自由和议会政治,只是不肯放弃天皇的实权,结果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如果今天印度经济增速远不如中国,如果今天中国经济生机勃勃,我们自然会忘记黄亚生和杨小凯这类忧国忧民的预言。中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尤其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似乎应该证明了中国模式的优越之处。但是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扼杀经济的活力,迫使人们去思索黄亚生和杨小凯的预言。这两位学者所提及的那些问题,似乎就是在描述今天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模式的鲜明特点就是政府强干预下的市场经济,由于政府的强干预,这种市场经济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由此产生诸多的严重问题,正在阻碍经济的发展。这种态势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经济呈现越来越生机勃勃的趋势格格不入。
引述李克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果经济动力不够足,是因为中国经济从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予以解释的话,这种高质量经济发展是由政府政策拉动,而不是市场驱动,还是在引起对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担忧。
2018年又逢中国农历戊戌年,戊戌变法和晚清中国社会的转型使我们感叹:为何中国的改革和转型何等的艰难而漫长。
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经济学教授